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PA)是我国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本课题组以国内最大的肾上腺疾病样本库为基础,发现在317例经病理确诊的APA患者中,有81例(25.5%)患者术后高血压不缓解,并伴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我们称之为难治性肾上腺醛固酮腺瘤(RAPA)。进一步研究发现,CYP11B2基因-34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与醛固酮合成酶高表达相关,与RAPA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课题拟以大宗肾上腺样本库为研究平台,用基因表达芯片的方法在基因组范围内初步筛选出与RAPA相关的候选基因群;再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该候选基因群与醛固酮合成酶活性增高的关联强度;以关联强弱为指导,用RNA干扰技术确认可影响醛固酮合成酶活性的敏感基因群,并研究该敏感基因群参与调节醛固酮合成酶活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可为阐明RAP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较好的基础研究平台。
Adrenal gland;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Gene microarray;KCNJ5;Prognosis
本课题针对肾上腺醛固酮瘤(APA)患者肾上腺切除术后持续性高血压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可能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4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APA患者临床特征, 发现BMI、高血压病程、术前使用≥2种降压药物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术后持续性高血压发生有关(P<0.05)。矫正了BMI和高血压病程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使用≥2种降压药物 (OR: 2.758,P<0.05) 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OR: 2.206,P<0.05) 是术后持续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对9例APA术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和12例术后血压正常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APA术后血压正常组相比,在术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中共发现了99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48个mRNA和51个ncRNA。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与细胞分化、脂质代谢过程、胞外区、细胞膜、金属离子结合和跨膜受体活性有关。Pathway分析发现甘油磷脂的代谢途径、类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乙醚脂代谢、 亚油酸代谢和а-亚麻酸代谢途径在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中出现了富集。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差异表达的基因,提示COLEC12、 FABP4、FAT1和MGP可能与APA术后持续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针对KCNJ5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PA患者人群中KCNJ5基因突变频率为75.4%(86/114),明显高于国外报道APA患者。发生KCNJ5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更严重,包括较高的术前收缩压、更低术前血钾和较高的术前卧立位醛固酮水平;随访结果表明,术前发生KCNJ5基因突变的病人LVMI较非突变病人为高; KCNJ5突变组病人术前术后LVMI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非突变组病人术前术后LV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KCNJ5基因突变APA患者手术治疗后心室肌恢复更明显,术后两组的血压、血钾等并无显著差异。 本课题研究针对难治性醛固酮瘤从分子角度进行了差异基因筛选和分析,有助于临床针对于此亚型醛固酮瘤实施治疗;并初步揭示了难治性醛固酮瘤的遗传学机制,为更深一步阐明其发生原因和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研究参考。另外,本课题也针对最近报道的KCNJ5突变特点以及对醛固酮瘤术后恢复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中国人群醛固酮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