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角度出发,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规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三次重大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将紧紧围绕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分析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本项目将回答改革后的会计制度是否真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国际会计准则是否优于我国本土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制度是否实现了国际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国际化,是形式上提高还是实质上提高。在研究方法上,将解决衡量一套会计制度优劣的标准。该项目的研究也可以为我国会计制度今后的改革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本项目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角度出发,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同时结合规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三次重大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和现状、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差异、 会计盈余计量的稳健性差异、会计信息差异的非制度性因素解释以及会计信息差异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项目在比较会计制度的内容和会计信息后指出,两次会计制度改革(1998年和2001年)在消除会计盈余和净资产差异上卓有成效,国际会计准则和本土会计制度在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协调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差异比重越来越小。不同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差异具有价值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和本土会计制度下会计盈余的计量都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国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盈余计量更为稳健。会计盈余差异除了受到会计制度差异的影响,也受到了公司经济特征、审计事务所变更和审计意见,以及市场监管而引起的盈余管理等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会计制度具有环境依赖性,制度的执行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价值,因此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应该关注包括会计制度在内的整套体制环境。本项目的研究也为我国会计制度今后的改革提供理论上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