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从水通道蛋白探讨八味、六味地黄丸调节肾虚证水液代谢的分子机制
  • 项目名称:从水通道蛋白探讨八味、六味地黄丸调节肾虚证水液代谢的分子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3921
  • 申请代码:H281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昌煜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八味地黄丸(肾气丸)温补肾阳,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分别是治疗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代表方、基本方,前者比后者多出附子、肉桂,但证治、功效不同,提示其具有不同的作用环节或作用性质,而既往研究多关注神经内分泌功能和能量代谢。本研究根据"肾主水"理论和水通道蛋白在水液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以"肾主水-水通道蛋白-水液代谢"作为研究路径,拟通过优化模型制备方法建立大鼠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模型,观察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对神经内分泌功能、能量代谢以及肾脏、结肠、下丘脑水通道蛋白的影响,探讨二方纠正肾虚证水液代谢紊乱与其调控水通道蛋白的相关性;并观察二方的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水通道蛋白的影响,从而初步揭示二方通过水通道蛋白调节肾虚证水液代谢的机制及其差异,为深入研究二方的作用机制以及"肾主水"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

结论摘要:

八味地黄丸(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分别是治疗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代表方、基本方,两者差别仅在于前者多出附子、肉桂,其余药味组成和药量完全一致,而方剂药性、功用、主治差异迥然。迄今为止,对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研究主要观察对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尚未见从水液代谢的角度进行探究。本项目主要从水液代谢角度探讨二方的调节作用,研究两方通过水通道蛋白调节肾虚证水液代谢的机制及其差异,为深入阐释二方的作用机制以及“肾主水”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经过三年研究,已完成了项目计划书规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1)采用氢化可的松、阿霉素、腺嘌呤制备大鼠肾阳虚模型,采用温燥中药、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利血平制备大鼠肾阴虚模型,并对肾阳虚、肾阴虚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2)研究了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分别对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症状体征(体重、肛温、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竖毛程度、蜷缩程度、大便干湿程度、抓取激惹反应、微循环等)、脏器指数、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CRH,血清CORT、血清E2、T、TSH、T3、T4,垂体TSH等)、能量代谢(肝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SDH、CCO活性、UCP2的表达等)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液代谢(肾AQP1、AQP2、cAMP、PKA、PKC,结肠AQP4,尿液AQP2等)的影响。(3)研究了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含药血清对LoVo细胞AQP1、AQP2、AQP4等水通道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1)基本明确了适于制备大鼠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包括水液代谢观察指标在内的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评价指标。发现两种模型在一般症状体征、神经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水液代谢方面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分别对肾阴虚证、肾阳虚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二方纠正肾虚证水液代谢紊乱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水通道蛋白有关,并存在一定差异性。(2)在本项目执行期间,已发表SCI论文1篇(已完成校样),国内一级期刊学术论文1篇,已经录用的学术论文2篇,拟投稿4篇(见附件拟投稿文件说明);参加学术交流10余人次,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1人次,入选“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李昌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