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链研究
  • 项目名称: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链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971292
  • 申请代码:D011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刘静艳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项目是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迅速,民间资本介入自然保护区已成为趋势。然而由于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尚未健全,正外部性的权益和外部不经济性的责任缺乏有效匹配,资本的逐利性已造成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和无序开发。为此,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有效实现和保值,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生态服务价值链的概念,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体系,构建生态服务价值链模型,追踪研究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传递过程,为自然保护区最优化实现生态服务价值提供系统和动态的量化管理工具。通过比较研究民间资本介入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价值链的驱动和风险机制,识别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实现和保值的关键要素,为实现我国自然保护区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机制和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结论摘要:

自然保护区是国有资产,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现有条件下人类保护自然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迅速,为解决保护区资金不足问题,民间资本介入自然保护区已成趋势。然而由于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尚未健全,资本的逐利性导致整体租赁模式下的自然保护区“圈地”、环境退化、自然资源贬值、本地社区发展缺失等问题更加突出。然而,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突出表现是监督和评估机制尚不健全。为此,如何科学评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符合环境伦理的要求,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 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深化。(1)修订了生态服务价值的概念。基于对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相关问题的系统综述,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将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维度共同置于生态服务概念体系中。并在此框架下,研究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2)提出了生态服务价值链的概念。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链的结构模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链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关键要素及治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2. 研究方法的丰富和突破。(1)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本研究除了采用市场定价法、替代成本法、条件价值法(CVM)之外,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系统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系统流图绘制、系统方程建立及系统稳定性分析,进而探索了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动态监督和评估的方法和途径。(2)案例研究。选取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未来十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预测性研究。研究表明,社会可持续价值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3)质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3.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性。(1)研究成果在5个国际学术会议(其中两次为国际学术峰会-ICHRIE)和4个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和交流;项目主持人特别受邀参加了6个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专家研讨会,研究成果受到高度关注和认同,对于指导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民间资本介入机制的管理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2)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发表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4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检索1篇;1篇英文论文已进入国际顶级期刊(Tourism Management)的第2轮评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6
  • 0
  • 0
  • 0
相关项目
刘静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