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高性能4H-SiC PIN 紫外光电探测器一维阵列的研制
  • 项目名称:高性能4H-SiC PIN 紫外光电探测器一维阵列的研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61176049
  • 申请代码:F0403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吴正云
  •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项目综合考虑影响SiC探测器性能的诸多因素,通过芯片结构的理论设计和制备工艺的优化,着重研究抑制探测器暗电流和提高探测率的方法,采用氧化硅/氧化铝(SiO2/Al2O3)复合钝化/抗反射层,研究该复合层结构中各层之间的力、热、光及电学匹配,制备出高质量的钝化/抗反射层,以提高入射效率、抑制探测器芯片的漏电流。通过对阵列探测单元尺寸和间距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各单元的均匀性、改善单元之间的隔离、抑制单元之间的串扰等多个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最终完成高性能PIN结构光电探测器一维阵列的研制,并对器件的光电特性进行测试研究。预期所研制的探测器一维阵列将具有较低的漏电流、较高的光电响应度和探测率,并具备良好的紫外/可见光盲特性。研究成果将有望应用于实际的紫外信号探测领域,并具有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结论摘要:

在实现高性能碳化硅单管紫外探测器制备的基础上,开展PIN结构一维探测阵列的制备研究,可以实现对紫外目标的成像探测,在国防和民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开展了外延芯片结构优化,暗电流抑制,提高器件探测率,实现良好的p型接触,抗反射透明电极,降低阵列单元器件之间的信号串扰等研究内容。利用热氧化生长二氧化硅和PECVD生长二氧化硅以及氮化硅在不同电场下的漏电钝化保护特性,优化了组合钝化膜的结构和生长条件,有效地抑制了暗电流以及单元器件之间的信号串扰。研发了针对本项目的特殊光刻工艺,实现了小于8°的器件台面斜坡结构,降低了器件边缘的电场强度,避免了器件的边缘击穿,进一步降低器件暗电流,改善了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探测率。为了提高紫外光入射效率,本项目还对AZO纳米结构作为器件的抗反射透明电极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减小部分紫外波段的反射。通过四年的研发,完成了PIN结构的碳化硅1×128的一维探测阵列的制备,其成品率达到95.3%,响应波段为200-385 nm,暗电流接近0.1nA/cm2, 响应度约为130mA/W (280nm), 单元器件电容小于10pF。项目执行期间,在自然科学基金的支助下,发表了SCI收录论文8篇,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申请发明专利并公开两项,培养了博士生两名,硕士生三名。研究结果对碳化硅光电器件工艺与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2
吴正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