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基因组调控水平。本研究是在我们对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药性关系的系列研究基础上,重点对绿脓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与其他耐药机制的关系以及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比较蛋白质组学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电镜、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酶解和质谱分析系统测定肽质量指纹谱等现代新技术,对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分析。通过对绿脓杆菌临床耐药株比较基因组学与比较蛋白质组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发现绿脓杆菌新的致病因子和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以及新的疫苗候选靶位,为防治绿脓杆菌的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绿脓杆菌(PA)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形成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本课题对①绿脓杆菌一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intI1)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绿脓杆菌在形成生物膜的状态下,intI1mRNA 表达量比浮游菌高约15倍。② 进一步还对形成生物被膜的48株绿脓杆菌开展基因分型研究,发现P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其基因型相关。其中以D型的PA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最强。③ 发现在PAO1菌的QS系统中,LasR 和rhlR基因表达产物,在体外模型中能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速度。在小鼠体内模型中,LasR/RhlR蛋白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上述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3篇,核心期刊6篇。参加国际会议大会发言1次,国内学术大会3次(其中大会发言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