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 F蛋白是由结构基因Core发生核糖体读码框移位编码而产生,其功能尚未明确。本课题组研究发现,中重度和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中F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89%和87%,且血清中趋化因子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抗体阴性患者,提示F蛋白可能与HCV感染慢性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关系。本项目拟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比较HCV F蛋白阳性组、肝细胞癌组和未感染组(对照组)三组之间HCV分型、准种、RNA定量、混合感染和高危行为等因素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病原(HCV分型、准种、 F蛋白)- 宿主(HLA-Ⅱ类基因)- Th细胞免疫应答- 环境和高危行为因素与HCV感染慢性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阐明HCV F蛋白参与调控Th1/ Th2漂移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HCV 感染特点和转归的可能机理,也为深入研究HCV感染慢性化机制和肝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Hepatitis C virus;F protein;liver cancer;HLA-II gene;T-helper cell
本课题已按研究计划完成。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国HCV感染率近3%,其中约75%发展为HCV慢性肝炎,约2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研究表明,HCV核心蛋白(C蛋白)与肝炎慢性化感染及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来,研究者在感染HCV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现称为F蛋白。F蛋白是HCV C基因编码的另一个产物,由C基因密码子核苷酸移位而产生。在HCV所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HCV患者体内,F蛋白的数量、抗体阳性率以及基因序列的突变率均显著升高,提示F蛋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为深入揭示HCV F的致病作用及其机制,本课题采用分子生物学学,病毒学和分子流行病方法开展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研究结果1、HCV患者血清F抗体与HCV准种数、HCV临床分型有关,与性别、HCV RNA 以及HCV基因型分布无关,提示其在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2、HCV F 蛋白可诱导慢性丙肝患者和丙肝相关肝癌患者发生Th2 应答偏倚,且在肝癌患者中更明显; F 蛋白抗体阳性肝癌患者的PBMC 增殖显著下降;F蛋白可能通过上调PBMC的IL-10分泌,以抑制IFN-α的产生,这可能导致pDC凋亡率的升高;3、HCV F和C蛋白能导致正常肝细胞发生转化,具有调节调节原癌基因Bcl-2和抑癌基因Bax的作用,可能是导致肝炎慢性化和肝癌形成的机制之一;4、HCV感染者HLA-DPA1/B1基因多态性与HCV F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以上研究结果在发表期间均属国内外首次报告。在本项目资助下,已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0篇,国内核心期刊4篇。已公开发明专利2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后1 名,博士3 名,硕士生6 名。本课题的科学意义在于较深入地探讨了F蛋白在肝炎慢性化进展中以及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阐述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开发预防、治疗抗HCV药物的新靶点及抗HCV免疫治疗新的临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