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差异蛋白组学与功能影像学的头针治疗帕金森病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差异蛋白组学与功能影像学的头针治疗帕金森病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001552
  • 申请代码:H27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高蕊
  • 负责人职称:主治医师
  • 依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传统头部针刺治疗PD安全有效,但囿于作用机理不明、临床疗效客观标准缺乏,在临床应用中难以获得广泛承认。本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应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观察头针PD模型鼠后蛋白表达谱的改变,找出治疗纠正表达的病理蛋白质;采用质谱分析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初步鉴定出这些蛋白质;采用HPLC/western blot方法使这些蛋白质最终得到确认。结合功能影像学、电生理学结果,从中筛选出与DA神经元变性密切关联的病理蛋白质(即针刺疗效关键蛋白质)。采用基因打靶技术沉默该蛋白的编码基因,PET显像观察其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后针刺疗效的变化,由此证实其在针刺治疗中起到的中心作用。此项工作不仅阐明针刺治疗PD的机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差异蛋白组学与功能显像学、电生理学相结合,找出针刺疗效标志性差异蛋白,并初步证实其关键地位,对针刺治疗PD的机理研究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摘要: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目前将针刺处理应用于PD治疗仍然存在不同意见,其已成为临床所采用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但囿于作用机理不明、临床疗效客观标准缺乏,在临床应用中难以获得广泛承认。本课题设计旨在探索针刺治疗PD的机理,并通过将分子生物学与功能显像学相结合找出观察针刺治疗疗效客观指标。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以及DA递质水平明显下降是导致PD一系列症状的原因,由此突触前多巴胺转运体(DAT)以及突触后多巴胺受体(D1R以及D2R)的表达水平在转录和/或转录后水平受到相应的影响。随着疾病的进展,这些受体的表达水平出现不同的改变。很明显,针刺治疗对于这些受体水平的影响对于研究针刺治疗机制至关重要。按照课题前期设计,我们对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PD模型大鼠DA能系统的影响做出了研究,同时评估了将放射性核素99mTc-TRODAT-1以及18F-FDG应用于电针疗效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①100Hz电针处理可以明显缓解6-OHDA所诱导的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损伤,且对阿扑吗啡诱导的偏侧损毁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100Hz电针刺激,而不是0Hz或者2Hz电针处理,对损毁侧DA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尽管高频电针处理未明显增加纹状体内细胞外DA浓度水平,100Hz电针刺激明显上调了突触前膜DAT表达水平;③高频电针处理对突触后膜D1R及D2R的表达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100Hz电针刺激明显上调D1R的表达水平的同时,显著抑制神经毒素6-OHDA所诱导出现的D2R表达增加。这可能是高频电针处理对其直接通路及间接通路间的平衡产生了调节作用,有助于稳定基底节下行对下丘脑核的控制作用,从而对PD的临床严重程度及运动症状产生相应作用。④99mTc-TRODAT-1以及18F-FDG均可作为示踪剂应用于PD早期诊断中,但是与99mTc-TRODAT-1不同, 18F-FDG应用于早期PD疗效评价存在局限性。 目前本实验总结发表文章1篇(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SCI IF 3.4),已投待发表1篇。该研究结果对于将来分析电针刺激对PD治疗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提示意义,然而也存在不足,即实验中仅对早期PD动物模型进行了为时2周的电针处理,电针处理的长期效应尚有待研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高蕊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