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体内活性成分”的金莲花抗炎和抗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体内活性成分”的金莲花抗炎和抗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3018
  • 申请代码:H28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王如峰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金莲花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虽然三类成分都有体外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报道,但是到底哪类成分是主要药效物质却存在争议。黄酮类含量最高,但其溶解性差,不利于吸收。酚酸类溶解性适当,利于吸收,但是其活性弱。生物碱类活性明显,溶解性尚可,但是其含量低,且结构不稳定,在体内易发生代谢反应。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肠内菌转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对药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三类成分经体内处置后得到的"体内活性成分"应该是金莲花药效物质的重要来源。本项目拟采用人肠内菌生物转化模型、caco-2模型、肝脏微粒体代谢酶转化模型等药代模型研究三类成分的代谢过程及其机制,结合抗炎和抗菌活性筛选确定"体内活性成分",再对"体内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从而为评判药效物质提供依据。通过本研究还可从代谢产物中筛选先导化合物。

结论摘要:

金莲花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三类成分都有体外抗炎和抗菌活性,但是到底哪类是主要有效成分却存在争议。黄酮类含量最高,但活性强度一般,而且溶解性差,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碱类活性明显,溶解性尚可,但是其含量极低。酚酸类的含量介于黄酮类和生物碱类之间,活性与黄酮类类似,但是溶解性适当,容易被人体吸收。作为以口服给药为主的中草药,必须首先能被人体吸收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三类成分的体内处置过程将决定其对金莲花疗效的贡献。本项目将肠内菌转化模型、caco-2模型、肝脏微粒体转化模型等药物代谢模型相串联,从肠内菌转化,肠吸收和肝脏代谢等角度对金莲花化学成分的体内处置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金莲花化学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的动态追踪,结合活性研究阐明了三类成分对金莲花抗炎和抗菌活性的贡献。本研究证明,肠内菌能够把黄酮类和酚酸类的苷类化合物转化为苷元,降低化合物的极性,有利于化合物的吸收。经过肠吸收后,三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黄酮类由原来的绝对优势地位下降为次要地位,酚酸类由原来的次要地位上升为主要地位,而生物碱类在吸收前后的变化不大。三类成分被吸收后,在肝微粒体中代谢酶的作用下通过糖基化,羟基化,脱烷基等反应增大化合物的极性,有利于其被排出体外。根据被吸收的三类成分的含量,结合抗炎和抗菌活性评价,确定了酚酸类是金莲花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而金莲花的抗菌活性则是三类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如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