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识别及功能研究
  • 项目名称: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识别及功能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0700
  • 申请代码:H120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张天晓
  • 依托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8-25%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缺陷有关,该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具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及表型异质性。本课题对新采集的以及排除已知致病基因的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与突变研究,由此探索中国人先天性白内障表型-基因型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丰富中国人先天性白内障突变基因数据库做出贡献。另外,对于研究中发现突变的致病基因,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重组质粒和基因转染,研究基因突变对基因功能的影响。完成上述研究工作,项目组不仅可发现新的白内障致病基因,还将为阐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进一步提供遗传咨询奠定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在我国新生儿中,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5/10000,占儿童致盲眼病原因的22-30%,是儿童常见的主要致盲眼病。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可以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原因不明三类,其中遗传性白内障占先天性白内障的比例可达8.3-25%。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确定43个非综合征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位点(基因座),其中21种致病基因已被发现与遗传性白内障有关。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已经成为研究遗传性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前期工作中,我们获得了8个未查到致病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其中3个家系已经排除了已知致病基因。为了查找出这8个家系的致病基因,我们在取得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从末梢静脉血中抽取DNA用于检测。首先对未排除已知致病基因的5个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然后对5个家系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其中每个家系选取2个患者。之后对可疑的位点进行一代测序,确认是否所有患者都含有该突变,而家系中正常人及131个正常对照都不含有这个突变。结果,我们在一个后极性白内障家系中发现了1个新的白内障致病基因MSH3( c.3181A>G),该突变使第106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甘氨酸。该发现为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在一个核型白内障家系中发现了BFSP1(c.1042G>A)的突变 ,该突变使第348位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胺,这是首次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中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另外,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发现了致病基因EPHA2的3个突变。我们对EPHA2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三种突变均导致编码蛋白的稳定性降低,而易于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由此推测,突变型蛋白降解这样一种功能缺失效应使EPHA2 单倍剂量不足,为这三种突变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共同机制之一。我们还进一步使用酵母双杂实验对野生型与突变型EPHA2 蛋白胞内段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提示C39与C71 两种突变型蛋白还可能通过获得功能效应或显性负效应致病,而这也很可能是C71 突变导致家系患者表型更重(全白内障)的原因。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 会议论文 4
张天晓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