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Tie2+单核细胞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调控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灶血管生成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Tie2+单核细胞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调控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灶血管生成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136
  • 申请代码:H162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汪希鹏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转移表现为腹膜表面的广泛播散和种植,这一过程依赖于腹膜内新生血管的营养支持。申请人证实巨噬细胞是EOC腹膜转移灶和癌旁组织数量最丰富的单核免疫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接触;最近申请者还发现上述部位存在表达Tie2的单核细胞(Tie2 expressing monocyte,TEM),TEM属于新确定的调节血管生成的单核细胞亚群,推测可能参与EOC腹膜转移灶血管生成过程。本课题从EOC多个部位临床样本中检测TEM分布;研究TEM如何募集至内皮细胞;探索TEM调控内皮细胞的增殖、分泌和趋化功能机制;并通过体内和体外血管生成实验,验证TEM对EOC腹膜血管生成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揭示EOC腹膜转移过程中腹膜内基质细胞调控血管生成的机制,为开展针对肿瘤基质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70%的卵巢上皮性癌(EOC)患者表现为腹膜广泛转移。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EOC腹膜种植灶旁浸润着数量丰富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进一步在TAM中发现了一类表达CD14+Tie2+特殊单核细胞亚群(TEMs)。人Tie2基因定位于9p21区域,其编码跨膜蛋白Tie2,是一种酪氨酸激酶,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内皮前体细胞及造血干细胞表面。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三个内容(一)临床研究发现EOC和良性卵巢肿瘤的外周血TEM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女性(P<0.05),在卵巢部位和腹膜组织局部,EOC患者TEM比例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P<0.05)。首次构建了转染Tie2分子的单核细胞(TEK-L.V-U937),体外实验发现TEM能够显著调节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生成能力,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证实TEK-L.V-U937细胞IL-8的表达显著增加,IL-10、VEGFA也有上升的趋势,TEM细胞可能通过IL-8促进内皮细胞小管形成能力增强。(二)磁珠分选3例人类外周血中Tie2+单核细胞及Tie-单核细胞后,芯片筛选出两种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共75条,差异表达的mRNA共141条,差异表达的lncRNA共142条。q-PCR验证前10位基因表达差异,差异表达的miRNA和LncRNA可能参与调控内皮细胞的功能,是今后本课题延续的研究点之一。(三)建立裸鼠皮下动物模型和裸鼠卵巢癌原位动物模型在卵巢癌裸鼠皮下模型中,发现Tie2组总荧光强度值于第8、21天较其他两组显著增高(P<0.05)。Tie2组肿瘤体积从第10天至第21天较U937组和Control组显著增高(P<0.05)。皮下裸鼠模型分别于第14,21和28天各处死3只,称重肿瘤标本(g),发现第21天处死肿瘤标本平均重量Tie2组较另外两组重(P<0.05)。在原位卵巢癌模型中,用活体成像仪观察发现Tie2组的总荧光强度值在第14、35天较其他两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还发现,EOC裸鼠模型中皮下移植瘤组织、卵巢原位注射处肿瘤组织和腹膜转移灶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在Tie2组统计学上显著增高。本研究证实,EOC患者外周血、卵巢肿瘤部位和腹膜转移灶浸润了数量丰富TEM细胞,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卵巢癌的转移。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汪希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