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后期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疤痕阻碍了神经再生,影响了神经功能恢复。但在缺血早中期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多个方面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并且早期增殖的胶质细胞有利于限制损伤区域和炎症的扩散。因此,如何在缺血早中期和后期不同方式的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成为脑缺血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课题组的前期工作提示组胺可能对脑缺血早中期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功能、表达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调节作用,并对缺血后期胶质疤痕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因此组胺极可能通过不同阶段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调节作用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是非常有前景的脑缺血治疗靶点。本课题将充分利用组氨酸脱羧酶基因敲除小鼠(脑内缺乏组胺)、组胺H1和H2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组胺在脑缺血后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和胶质疤痕形成的调节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
histamine;histamine receptor;ischemic brain injury;neuroprotection;
在本项目资助下,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发表与本项目相关的SCI论文17篇,平均影响因子5.6,其中IF大于10的3篇(Nature Comm, 2014, IF=10.732;Autophagy,2013,2014,IF=12.042)。执行期间(2013年)申请人新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度)和浙江省首批卫生领军人才,项目组成员研究助手胡薇薇、张世红均先后获得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准备投稿中论文尚有4-5篇。此外,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2012100511883) 课题负责人目前担任国际刊物Neuro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CNS Neuroscience Therapeutic,Clinical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Physiology和Acta Pharmacol Sin等杂志编委,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讯等编委。2012年,参加第七届海内外华人神经科学家研讨会(西安,1人获得Olympus Excellent Conference Paper Award),第十五届中国神经药理学学术会议(2012,学生获一,二等奖)。2013年,分别受邀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做报告(亚太药理学和药学发展论坛,博士生袁杨作为唯一大陆学生被选中作为青年研究者代表作口头汇报,并获得240元新加坡币奖励)和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做1小时报告,受邀在第12届亚太地区药理学家联盟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第12次全国年会和全国分子药理学全国年会做大会报告。此外,申请人在中国神经科学(2013,北京)做口头报告,受邀到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学术报告。2014年,带队参加第八届海内外华人神经科学家研讨会(1人获得Excellent Conference Paper Award)。受邀参加2014年和2015年日本药理学年会并作专题报告(2014,仙台;2015,名古屋)。该项目培养了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形成了一个以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为核心的、实力强大的神经药理学研究团队,目前本课题组副教授3人、博士后2人、技术员1人、在读博士12人,硕士8人。课题组在缺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以及组胺相关治疗机制的研究领域获得了众多有趣的结果,拓宽了该研究领域思路,并在国际上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