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ISSN号:0253-505X
  • 期刊名称:《海洋学报:英文版》
  • 时间:0
  • 分类:X55[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
  • 相关基金:国家海洋局公益性项目(201305010);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AOCZDA201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406403)
作者: 于仁成, 罗璇
中文摘要:

海洋中的部分微藻能够产生藻毒素,导致鱼、贝类等养殖动物染毒或死亡,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安全。近20年来,随着对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几类常见的藻毒素,从贝类中藻毒素污染状况、毒素来源、有毒赤潮发生情况等方面,对我国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麻痹性贝毒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和腹泻性贝毒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s)是我国近海最为常见的藻毒素,广东沿海、福建沿海、长江口邻近海域、海州湾、北黄海和渤海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沾染藻毒素的问题比较突出,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麻痹性贝毒主要来自有毒的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PTXs)等腹泻性贝毒毒素则主要来自有毒鳍藻(Dinophysis spp.)。近年来,随着孢囊分离与培养方法的不断完善及藻毒素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我国近海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毒藻和藻毒素。在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简单探讨了有毒藻与藻毒素对我国沿海海产品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风险,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海洋学报:英文版》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主编:潘德炉
  • 地址:北京海淀大慧寺路8号
  • 邮编:100081
  • 邮箱:hyxbe@263.net
  • 电话:010-62179976
  • 国际标准刊号:ISSN:0253-505X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2056/P
  • 邮发代号:82-285
  • 获奖情况: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英国动物学记录
  • 被引量: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