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缝背核迷路投射逆行荧光标记研究
  • 项目名称:中缝背核迷路投射逆行荧光标记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371529
  • 申请代码:H13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杨新明
  • 负责人职称: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中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橄榄耳蜗束是迄今为止被研究证实的唯一的听觉传出神经通路,我们在经内耳至脑干的逆行标记研究中偶然发现在脑干(中脑)中线两旁- - 中缝背核区被标记的神经元,推测在脑干至内耳可能存在另外的传出神经通路,并参与耳蜗前庭反射增益调节。本项目第一步采用高敏感示踪剂霍乱毒素亚型B(cholera toxin subunit-B CTB)和荧光金(Fluoro-Gold FG)逆行荧光标记法,了解中缝背核迷路投射的形态学基础,属同侧和或对侧投射。第二步将应用抗5-HT、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羟化酶和γ-氨基丁酸单克隆抗体作进一步标记。确定中缝背核迷路投射属何类神经元,并了解其分布特点。这一假设被验证后,将是听力学研究究领域的重要发现,对听觉传出神经理论的完善、传出神经对听觉调控的作用研究及耳聋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结论摘要:

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位于脑干的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神经元对声音和前庭刺激产生反应。我们假设DRN可能与内耳有传出神经联系。按照这一假设,应用逆行标记方法及免疫荧光技术对DRN-迷路投射及可能与之有关的橄榄耳蜗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DRN神经元有CTB的强阳性标记,这些标记神经元集中分布在DRN的背中线部分,标记神经元在中脑下丘起始部数量最多、荧光最强。而向尾侧和嘴侧数量逐渐减少、荧光减弱。平均每只动物的DRN区域及附近有1075.30±241.80个CTB标记神经元。⑵分别用兔抗-TH、兔抗-5-HT、兔抗-GABA和兔抗-DBH对DRN区内神经细胞进行再次免疫荧光标记研究,发现在DRN区域内均分布有上述四种神经元,其中TH标记神经元与经内耳至DRN区的逆行标记全部为双标记荧光细胞, 5-HT、 GABA和 DBH均为单标记。结果证实,在DRN有神经纤维向内耳投射,中缝背核向内耳传出投射与TH标记神经元有关。这一投射可能主要是多巴胺能投射。对完善听觉和前庭觉传出神经的理论、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耳聋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1
  • 0
  • 0
  • 1
相关项目
杨新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