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膜乳化技术的均一、智能IPN微球的构建和应用
  • 项目名称:基于膜乳化技术的均一、智能IPN微球的构建和应用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1173187
  • 申请代码:E031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玉霞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研究将膜乳化技术引入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制备技术,制备具有良好刺激响应性、粒径均一、可控的微球,构建新型智能载酶微反应器,为蛋白质组学固定化酶解技术提供新方法新思路。研究线性高分子浓度及其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参数对IPN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原子力显微镜等先进技术手段从微观层面考察不同组成IPN凝胶微球的溶胀行为特征,建立适合semi-IPN凝胶微球的溶胀行为模型,指导载体设计;考察酶浓度、活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固载量及酶活的影响;以模型蛋白酶解为例,考察固定化酶活力、最适pH、最适温度、储存稳定性、重复利用性等;优化微反应器的LCST,使其低于最适酶解温度,从而保证酶解时处于疏水状态,发挥其智能性。根据这些参数优化微球结构及酶固定化反应,试用于蛋白质组复杂样品酶解处理,可期实现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高效快速酶解。

结论摘要:

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蛋白质组样品制备存在着耗时长、不能重复利用等问题,申请人制备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温敏微球固定化酶,处理蛋白质组混合物,可重复利用、降低处理时间。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引发剂的含量对微球内部互穿结构对微球制备的影响,优化制得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PNIPAM/PAA半互穿结构微球;2)完成了PNIPAM/PAA半互穿结构微球的形貌和刺激响应行为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其表面羧基分布均匀,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和 pH 双重敏感性;3)完成了PNIPAM/PAA微球酶固定化条件的优化,优化了吸附时间、离子强度、反应过程pH、给酶量、EDC与微球羧基比例对酶固载量和酶活的影响,最优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固载量和酶活分别达到 465 mg/g 和 86 %;4)优选出三种不同结构的PNIPAM/PAA 半互穿微球,分别在优化条件下进行酶固定化,考察了不同微球固定化酶的结合率与固载量。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微球固定化酶的结合率均高于95%以上,固载量大致相同,为后续酶性质的对比提供了基础;5)考察了不同结构微球上固定化酶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羧基的分布情况决定了酶被固定的位置;6)完成了不同微球固定化酶,并比较了固定前后微球形貌和性质,结果表明除了PNIPAM/PAA半互穿结构微球LCST值变化不大之外,其余三个结构微球固定化酶之后LCST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7)储存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储存到第28天,固定化酶的相对活力为均为80%以上,自由酶的相对活力为70%;8)最适温度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 (30 oC~40 oC) 能保持很高的活力,最适温度有所提高并且范围增大;9)最适pH研究结果表明微球通过羧基将酶固定后,使酶构象得到保持在pH 6~9区间能保持较高活力,在pH 8 处达到最高值,与自由酶相比最适pH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拓宽;10)完成了固定化酶酶解 BSA和蛋白质组混合物 效果考察,可将酶解时间由原来的 >12hr 缩短为<0.5h,大大提高了酶解效率,并且可以重复利用,这对进一步的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0
  • 12
  • 1
  • 0
  • 0
相关项目
王玉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