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妊娠期多维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建立与预测效度的队列研究
  • 项目名称:《妊娠期多维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建立与预测效度的队列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310
  • 申请代码:H26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郝加虎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提出"不良妊娠期心理社会应激通过宫内"编程效应"改变胎盘CRH和11β-HSD2基因表达水平,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假说,并为解决缺乏信效度高,适合评定我国孕妇妊娠期心理应激类型和强度的专用成熟量表的"技术瓶颈"问题,课题组拟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与队列研究相结合方法,首先建立大样本前瞻性的城乡孕妇随访队列;在描述孕妇不同孕期妊娠期生活事件类型与强度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基础上,初步建立适合城市和农村孕妇的《妊娠期多维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进行信度和结构效度评价,观察不同孕期心理社会应激类型和强度与孕妇心理社会应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关联强度(平行效度)及其对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预测效度),最终建立适合国情的《妊娠期多维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上述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避免伦理学难题,以及将生物标志引入量表平行效度评价,为今后孕期应激与不良妊娠结局关联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结论摘要:

本课题选择在我国发生率高、分布广、疾病负担重的出生缺陷环境可控性病因研究为突破方向,在提出“不良妊娠期心理社会应激通过宫内“编程效应”改变胎盘CRH和11?-HSD2基因表达水平,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假说的基础之上,为解决目前国内缺乏信效度高,适合评定我国孕妇妊娠期心理应激类型和强度的专用成熟量表的“技术瓶颈”问题,课题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与队列研究相结合方法,招募建立前瞻性的孕妇队列。截止2013年12月,新增建立3827名孕早期妇女研究队列,采集孕早期血清1622份,脐带血562份,胎盘242份,建立了大型孕期标本库。同时收集了人口统计学变量、既往不良妊娠史、心理社会应激、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资料,这为开展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环境病因研究提供了基础。建立了以孕妇前瞻性队列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改变了既往以医院和社区为基础的监测模式,获得目前最为准确的出生缺陷发病率资料。发现出生缺陷的多种环境可控性因素,包括发现孕期心理社会应激是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婴幼儿智力低下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一批新研究成果,如孕期应激与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出生缺陷和儿童发育障碍关系等研究成果将在后续1~2年陆续发表。建立我国首个适合中国孕妇使用的“妊娠相关焦虑评定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评价,该量表敏感、可信、有效,且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建立我国首个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初步确定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由20条项目组成,分为家庭经济状况、工作问题、人际关系、夫妻和谐度四个维度。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需要进一步评价预测效度,这为今后开展孕期应激与不良妊娠结局关联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具支持。发表一批研究成果。截止2013年12月,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1篇;SCI收录期刊9篇。出版107万字《出生缺陷——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研究》专著,2011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入选图书奖。建设实验平台,扩大社会服务功能。建设了“安徽人口健康与优生省级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批准),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的资助,使安徽省在环境与人口健康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建立了合肥、马鞍山以孕妇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示范基地,应用前景广阔。培养毕业研究生4人,在读研究生2人。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7
  • 0
  • 0
  • 0
  • 1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郝加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