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晚三叠世马鞍塘期龙门山前陆盆地礁、滩相的迁移规律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晚三叠世马鞍塘期龙门山前陆盆地礁、滩相的迁移规律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972083
  • 申请代码:D02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李勇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项目将以晚三叠世马鞍塘期海绵礁迁移的运动学特征为出发点,定量计算出礁体迁移速率,此速率即为前缘隆起迁移速率,然后叠合马鞍塘期前陆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开展前陆盆地早期海绵礁迁移规律以及形成机制的弹性挠曲模拟,计算出晚三叠世马鞍塘期龙门山造山楔向前缘隆起迁移的速率,为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成盆过程研究提供新的地质模型和理论依据,也为地下海绵点礁和礁基鲕滩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从而为油气勘探服务。

结论摘要:

龙门山前陆盆地卡尼期马鞍塘组是分布于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地层单元,在垂向上显示为鲕粒灰岩滩-生物碎屑滩-硅质海绵礁灰岩-泥页岩的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记录了前缘隆起边缘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构建和淹没过程。在横向上由西向东依次显示为深水盆地泥页岩-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变化特征。其中鲕粒滩-硅质海绵礁丘组合发育于15-30m深度的前陆同斜缓坡上,显示为7个鲕粒滩—硅质海绵礁相带,表明卡尼期硅质海绵礁丘和滩沿底部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的前陆缓坡超覆,7条硅质海绵礁丘和滩是随着相对海平上升过程而向南东方向的前陆缓坡超覆过程中逐次形成的。本次对硅质海绵礁生长速率、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和硅质海绵礁迁移速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卡尼期硅质海绵礁迁移速率为18 mm yr-1,其与龙门山造山楔推进速率(15mm yr-1 ,Li et al.,2003)基本一致,表明印支期龙门山逆冲楔推进速率与前陆鲕粒滩-硅质海绵礁丘迁移速率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硅质海绵礁的淹没过程和迁移过程是龙门山造山楔向扬子克拉通推进过程的沉积响应,显示了在卡尼期-诺利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楔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推进的动力学过程。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7
  • 9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李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