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本课题拟对产学研网络中共生现象的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对不同的共生模式进行梳理,通过logistic模型将产学研共生关系分为平等型、依托型和依赖型三大类,引入促进系数这一概念,从而为共生网络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分析产学研网络中各方主体的地位、特征、参与产学研网络的动机,以发现不同类别共生现象的形成条件及其共生关系形成的动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共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最后,利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共生关系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规律。通过此项课题研究,不仅将在产学研共生关系的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也必然为培育产学研新型合作模式、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出台宏观科技政策确立新取向,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与联盟跨跃新台阶带来重大机遇。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Symbiotic Network;Govern;Evolution;Efficiency
虽然产学研合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依然存在效率低下、关系松散、条块分割以及网络结构不清晰等问题。此外产学研合作本身的内涵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需要构建一套新的理论或者研究框架来对新时期产学研合作进行描述和研究。而这套研究的框架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这套研究框架要在解决产学研当前的困难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实践价值;其次,要能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微观合作关系的解构和宏观结构的整合,并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再次,要能在这套框架中引入合适的理论,对政府定位的变化和官产学研合作关系的进一步优化给出政策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尝试构建这样一套研究框架。产学研网络的提出,解决了产学研合作的多主体问题,并且网络结构的变化或演化使得对产学研合作宏观结构变化的研究成为可能。但由于当前产学研网络大多将创新主体当作节点而网络关系当作连接线,这会丧失掉产学研合作关系丰富的微观内涵。课题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共生关系对于描述和处理产学研合作关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产学研合作关系是一种高效的关系,而共生关系也具备相同的特征。二者关系形成、关系维持和关系模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共生关系可以解释和替代产学研合作关系,从而就可以利用共生理论来研究产学研合作关系。 课题组通过共生理论和网络理论来构建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研究框架,提出了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概念。分析了其体系和方法论的指向,并讨论了其发展评价问题、分类和稳定性的相关问题。为了说明本文所倡导的产学研共生网络模型的实践价值,本文运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典型案例进行佐证。课题组最后引入了网络治理理论,对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治理条件、治理模式开展了分析和研究,揭示和分析了自组织机制和功能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共生网络治理的机制网,并从共生信任机制、共生协调机制和共生能量分配机制、投融资机制、维护机制、约束机制和适应机制等对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治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项目以产学研共生网络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尝试为重要依托,以发表学术论文、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和培养研究生为主要手段,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的任务。依托本项目,课题组共计发表标注基金支持的相关学术论文33篇,培养研究生中已毕业博士4人,已毕业硕士生10人。完成《我国产学研共生网络治理研究》报告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