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鳗弧菌毒力基因筛查与鉴定
  • 项目名称:鳗弧菌毒力基因筛查与鉴定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1335
  • 申请代码:C1906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莫照兰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鳗弧菌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病原之一,对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危害严重。目前鳗弧菌致病机理尚未阐明,其毒力基因研究也相对滞后。本项目将采用体内抗原诱导技术(IVIAT),对鳗弧菌感染鱼类过程中的体内诱导表达基因进行检测,进一步通过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基因互补等技术筛查和鉴定毒力基因,利用定量RT-PCR技术研究不同血清型鳗弧菌在不同感染阶段的毒力基因表达规律和表达谱差异,阐明毒力基因的表达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突破目前鳗弧菌致病机制研究停滞局面,对于发展新型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进行疾病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摘要:

鳗弧菌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危害严重。深入开展鳗弧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在本项目开展之前,对鳗弧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停留于单个基因的功能鉴定,对鳗弧菌致病过程多个毒力基因表达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采用体内抗原诱导表达技术(IVIAT),筛选鳗弧菌感染过程表达的毒力基因。首先制备鳗弧菌感染的大菱鲆鱼康复混合血清,除去体外表达的非特异性抗体,然后构建鳗弧菌基因组表达文库,文库覆盖率60-390倍。建立、优化体内抗原诱导表达基因(ivi)的筛选方法,从表达文库筛选到61个ivi基因。生物信息学表明,有46个ivi基因参与运输、信号/调控、适应环境、代谢等过程,有15个ivi为未知功能基因。基因失活和毒力实验证明9个ivi基因与毒力相关,其中3个ivi为VI型分泌系统的匹配基因。VI型分泌系统匹配的ivi基因分布在许多临床鳗弧菌菌株上。RT-PCR表明,9个ivi毒力基因在体外培养基不表达;对2个ivi基因的体内RT-PCR检测表明,它们在鳗弧菌感染鱼的过程中表达。本项目对鳗弧菌ivi基因的特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新毒力基因的发现有助于深入地阐明鳗弧菌的致病机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莫照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