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是皂苷的特性之一,皂苷作为半抗原具有致敏性,致使皂苷类注射剂在临床上产生溶血和过敏不良反应,其中I型过敏反应是注射剂主要的和危害最为严重的过敏反应。本研究以血塞通和黄芪注射液为例,在皂苷的溶血和抗溶血、致敏和抗致敏作用特点、机制以及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的研究基础上,应用"模糊分散法"对溶血度和致敏度与皂苷成分间进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分析,建立注射剂溶血和致敏皂苷的确定方法及其限量标准,建立皂苷类注射剂的溶血和I型过敏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法。本研究也将对体外实验同体内整体实验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反应皂苷类注射剂真实溶血和I型致敏情况的溶血和致敏评价方法,同时探讨皂苷的溶血和I型致敏之间的关系和机制。本研究将建立皂苷类注射剂溶血和过敏不良反应预警控制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平台,从根本上控制含有皂苷类成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高注射剂的安全性,弥补中药注射剂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白。
Ginsenosides;Hemolysis;Anaphylaxis;ADR;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溶血是皂苷的特性之一,致使中药注射剂产生溶血不良反应。课题从人参皂苷的溶血性角度出发,以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作为切入点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警方法进行研究。在皂苷的溶血规律研究中,首先建立简便、重现性好的溶血度评价方法。研究发现皂苷的溶血可分为二类一类为低浓度具有溶血保护而高浓度具有溶血性质的皂苷;另一类为具有溶血保护性质皂苷。因此总皂苷是一个复杂的溶血体系。为了确定注射液中溶血的主导因子,首次建立“模糊分散法”考查具有交互作用的复杂物质体系的主导因子判别方法,单体皂苷溶血试验证明方法可行。方法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常用的“活性追踪法”忽略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应用于血塞通注射液中溶血不良反应主导因子的判别,发现一些含量较低的成分也会对其不良反应起到主导作用,但实际工作中较难控制。进一步采用以注射液半数溶血度作为血塞通注射液溶血不良反应预警指标,发现不同批次的血塞通的半数溶血度差别较大,并且一些批次会出现非正常溶血。而按照《中国药典》相关规定指标检测发现其都符合相关要求,尤其是指纹图谱,相似度都大于90%。因此采用半数溶血度预警血塞通溶血不良反应是对现有标准的一项重要补充。中药注射剂的急性过敏有I型过敏及类过敏反应,其中后者是主要的过敏反应。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对血塞通急性过敏反应研究表明过敏反应中IgE和组胺水平均升高,而豚鼠的行为学并未呈现显著的过敏反应,因此这个常用模型对于急性过敏反应不敏感。以RBL-2H3细胞的组胺和己糖胺酶释放率为指标建立类过敏反应模型发现不同批次血塞通注射液的组胺和己糖胺酶的释放率不同,对不同分子量部位的组胺释放率进行比较发现注射液中10KD以上分子量物质的组胺及己糖胺酶的释放率较高,进一步建立了半定量HPLC定量检测蛋白的方法。通过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对皂苷类成分的半抗原性质进行研究,表明血塞通注射液过敏来自于可作为半抗原的皂苷类成分本身和注射液中未除尽的蛋白类成分。另外相关性研究表明溶血性较强和非正常溶血注射液的致敏性也较强。进一步对溶血异常和致敏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建立的溶血和致敏预警方法对其它中药注射液的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载6篇,特邀参加国内外会议8人次,出版著作和教材7部,获专利证书1项,获得校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优秀教师称号及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各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