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猕猴属于猕猴(恒河猴)华北亚种,为中国所特有,也是目前世界分布最北的野生猕猴种群。灵长类社会制度的多样性及其进化一直是社会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拟采用在野外投食区观察、跟踪调查、焦点动物取样、特定行为取样等方法、非损伤性采样的微卫星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个体识别技术,结合粪便激素等生理指标测定,研究1)太行山猕猴的社群结构特征,包括个体间社群等级、猴群的组成单元特征以及单元内个体间、猴群首领与其他雄性个体间相互关系;2)太行山猕猴的婚配制度和群内不同社群等级雄性对繁殖成功的实际贡献。揭示社群等级和亲属关系与个体繁殖成功的关系,回答灵长类社会组织和结构与进化中的有关自然选择的理论问题,促进猕猴社会生物学领域中社会组织和结构与环境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为探索猕猴华北亚种的起源与演化奠定基础;为有关部门制定保护和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同时完成动物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Taihangshan macaques;Paternity identification;Social association;Reproduction;Space utilization
太行山猕猴属猕猴华北亚种(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中国所特有。该亚种具有与其它亚种显著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其社会结构是以母系为基础的多雄多雌制,在其社群内,成年个体间具有严格的线性等级结构,婚配制度为混交制。本研究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所辖范围内,采用非损伤取样法、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群内婴幼猴与成年雄性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并结合亲子鉴定软件的分析,探讨了雄性猕猴社群等级与繁殖适合度的关系、群内的婚配制度及近交回避机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猕猴的社会联属关系;采用目标动物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猕猴的相互理毛行为的功能及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与拍照摄像法,研究了猕猴的空间利用行为;采用个体识别技术及分块主分量分析法(MPCA),研究了猕猴个体间面部相似性与亲缘距离的关系;基于长期数据,分析了猕猴雌性的繁殖参数;研究了气候因素对猕猴出生性比的影响;观察到猕猴的死婴携带行为。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雄性个体的等级顺位与繁殖适合度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迁入雄性个体具有较高的繁殖适合度;2)太行山猕猴基于理毛、团抱和助攻行为的社会联属关系是一个以母系单元为核心的网状结构,单元内的联属关系以母子之间的关系为主,其次是配偶和兄弟姐妹关系;3)太行山猕猴相互理毛的主要功能符合卫生功能假说,个体的年龄,性别,等级及亲属关系是影响相互理毛行为的主要因素;4)太行山猕猴社群的空间结构会受到个体的等级,性别,年龄和母系单元的影响;5)太行山猕猴个体间亲缘距离越近,面部相似度越高;4岁龄及以上个体较小于4岁龄个体与其母亲间具有更高的面部相似性;6)太行山猕猴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繁殖模式,雌性的首次生育年龄为4.94 ± 0.52岁,平均产仔间隔为15.4 ± 4.9月;7)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太行山猕猴产生雌性后代的比例趋于降低;年平均气温对猕猴的出生性比无显著影响;8)太行山猕猴的死婴携带行为属于长期携带(>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