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相关肝纤维化、肝癌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不良结局,其发生、发展与病毒、个体遗传背景、合并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肝癌及终末期肝硬化病死率极高,目前缺乏早期有效的非创性诊断手段。本课题组在前期两项NSFC(No 30770994,30270605)资助下,筛选得到了一批肝纤维化、肝癌相关易感基因,同时还研究提示代谢异常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样本HBV基因型及突变检测、个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以及代谢状态、多种实验室参数分析,参考国际公认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参数及其建模方法,建立含个体遗传背景、病原体信息(病毒基因型、突变等)、代谢状态的HBV相关肝纤维化、肝癌个体化多参数诊断模型并进行随访、前瞻性验证以及多参数肝纤维、肝癌发生、进展、生存期相关危险度评价。该类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将不仅有效提高诊断效率,还能指导临床随访、干预及预后判断,实现个体化医疗。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mutation;validation;
最新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病的上不良病理结局主要与病原体因素、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宿主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它等有关。这些因素可单独发挥作用引发不良病理转归,更多见的是以协同方式引发宿主病变。本课题组前期在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已经对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宿主的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对HBV相关肝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相关研究已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 篇。本课题因资助年限由四年缩短为一年,因此主要对病原体因素,主要是HBV基因突变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做深入研究。通过临床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和验证,筛选、验证影响原发性肝癌肿瘤发生、发展、个体生存期长短的关键病毒突变位点(HBV),并结合临床检验相关多参数,进行综合应用;此外,本研究还在原申请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HBV基因突变与HBV cccDNA和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探索研究。临床血清大样本(411例)研究提示乙肝病毒的基本核心区和S区某些特定位点(C1653T、T1674C、C3116T)的联合应用在HCC中的阳性检测率高达68.3%,且是否突变与AFP水平不存在关联,在AFP阴性患者也具有类似的阳性检出率(68.1%),因此特别对于AFP阴性的患者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HBV全基因测序表明,HCC患者肝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均存在多个HBV基因突变,发生率超过80%以上的 位点有5个,分别是PreS2 的G105突变、X区的T1689A、BCPX区的G1764A、A1762T及A1762T/G1764A双突变,与文献报告的基本一致。 A2962G 、C2964A1、G105T/C、C1766T四个位点的变异,分别显著影响肝癌组织cccDNA载量并使之显著上升;A2159G、G1896A显著影响e抗原的表达;长达52.87个月的随访研究首次发现,A2962G 、C2964A、C3116T位点变异显著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其中C3116T变异还能显著影响患者总生存期。本研究中发现或验证的突变位点将在后续进一步扩大验证,特别是进行前瞻性研究验证,为将这些突变位点研究转化应用于临床预警和辅助预后判断、指导个性化随访等提供科学依据。
从事肝病分子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研究,在肝纤维化、肝癌发病机制、遗传背景、血清标志物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研究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