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知识联盟中激励协同机理及实证研究
  • 项目名称:知识联盟中激励协同机理及实证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072120
  • 申请代码:G02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孙新波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东北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针对知识联盟中知识主体合作性问题,本项目将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界定知识联盟中激励协同概念,建立激励协同的一般理论框架;(2)依据理论框架,研究激励协同的产生动因、结构模式、运行机制和主体行为等机理问题;(3)针对不同类型知识联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建立知识联盟激励协同连续体模型和激励协同成熟度模型;(4)研究激励协同的协同效应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建立知识联盟激励协同有效性评价标准。本项目试图在充分考虑不同情境知识联盟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知识联盟中行为主体在协作过程中的激励问题做深入探索,力求揭示激励协同的本质,为组织和企业的激励协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方法的支持,并最终达到提高联盟激励有效性和促进联盟绩效提升的目的。本项目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项目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知识联盟激励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结论摘要:

针对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的现实需求,考虑协同创新绩效主体的激励问题,构造了激励协同的基本定义,给出了激励协同理论研究框架,研究了知识联盟激励协同的产生动因、运行机制、结构模式和知识主体行为等问题,从面向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对知识联盟激励协同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激励协同效应和知识联盟激励有效性。 研究发现(1)知识联盟激励协同理论研究框架包括激励协同形成、激励协同过程和激励协同效应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测度指标。(2)知识联盟激励协同序参量有四个维度,分别是显性激励、隐性激励、活性激励和涌现激励。实证表明,显性激励、隐性激励和活性激励都指向涌现激励。(3)知识联盟激励协同影响因素分为知识主体行为、激励协同结构、激励协同动因和知识联盟情境四个维度。(4)知识联盟的生命周期分为酝酿期、构建期、运行期和解体期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运作模式、运作内容和运作目标不同。(5)通过系统动力学对知识联盟激励协同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实证表明知识主体行为对激励协同效应有直接影响作用,而激励协同结构、知识联盟情境和激励协同动因通过知识主体行为对激励协同效应有间接影响作用。(6)知识联盟激励协同成熟度划分为初始级、定义级、管理级、反馈级和控制级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具有不同的特点。(7)定义了激励势差,给出了知识联盟激励协同过程连续体模型和连续带模型。(8)激励协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创新绩效、知识主体满意情况、联盟内部流程和知识主体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9)东软-菲利普知识联盟案例处于知识联盟生命周期的中后期,激励协同整体评价为好。本项目的成果对知识联盟激励协同理论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对知识联盟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截止目前,已经发表期刊论文11篇(分别发表在《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学报》、《情报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3篇,录用(有录用通知)待发表期刊论文2篇(分别是《科研管理》和《管理评论》),投稿在审期刊论文4篇,科学出版社出版《知识联盟激励协同机理及实证研究》学术专著1部。本项目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8
  • 4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1 会议论文 20 著作 1
孙新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