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国际交流视角下的文化景观与公共空间生产中国近代开埠城市公园历史研究
  • 项目名称:国际交流视角下的文化景观与公共空间生产中国近代开埠城市公园历史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108307
  • 申请代码:E0801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张天洁
  • 依托单位:天津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184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园林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标志是公园出现,西方造园艺术大量传入中国。"公共"、"科学"等思想引发了中国园林的空前转变(《中国大百科全书o园林》)。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机构,公园率先引入到开埠城市,至1920年代末掀起了全国性建设热潮。作为近代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改造的"样板工程",公园在塑造新的城市景观、规划和控制土地利用、创建新的社会与政治秩序、推动城市文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亟待深入系统的调查。而且,面对当前中国城市高强度开发,现存的近代公园该何去何从?本研究从国际交流视角读解半殖民时期的中国近代开埠城市公园,收集整理英、法、日、美等地及国内的档案资料,采集现状信息。结合19-20世纪世界性公园运动和中国近代转型的宏观场景,探究公园的多元文化景观和空间争夺,揭示中下层民众的日常体验和公园意向。以期为当代公园的保护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和理论性建议。

结论摘要:

近代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场景中,城市公园的出现是中国园林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创建社会与政治新秩序、规划和控制土地使用、推动城市文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本项目聚焦开埠城市近代公园,力求弥补中国近代建筑史、园林史、城市史研究的局部缺环。研究对象既包括外国政府建设的租界公园、中国政府兴建的市政公园、民间绅商自发开放的私园,还包括相对较少知晓的公园道、儿童运动场、体育场、袖珍公园等等。同时将未能实现的公园规划与设计、不同社会阶层使用者的公园意向等也纳入到考察范围。在研究资料方面,本项目尽己所及搜集整理存于英、法、日、美等国档案馆的中国开埠城市近代公园史料,与国内现存资料相结合,整理汇编并数字化,建立了相关信息基础数据库。在研究视角方面,本项目回避了以往“西方冲击——中国反应”或“中国中心”思维,以国际交流视角世界性范围的情境化,探究相关理念及实践跨越国界的联系、流动、变异,阐释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并解析近代公园的社会价值、背后的文化机制与发展变迁。在近代化的宏观场景下,视城市公园为特定文化情境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贮藏所、表征和权利的手段。就我国近代开埠城市的公园而言,英欧异域植物和自然风景的时尚、法国奥斯曼式林荫大道、欧美有组织休闲和竞争性运动的兴起、美国公园系统及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遗存和造园手法等多种元素相遇并相互作用,其背后环境关注、公民志向、全球话语、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等多重动因彼此争斗与协商。这些因素并非简单的移植或合成,而是被本地化的转译和变异,表征出丰富的多元多样性。而且,公园在发展及转变中充满着复杂、微妙与反讽,常常是多种观念和活动并存。公园不再单单只是一处经过设计的景观,一份文化的载体,或者一个社会活动的容器,而是一种在广阔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创造者使用者等多种势力不断的定义着、争夺着、协商着的社会公共空间。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6
  • 2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7 会议论文 4 著作 5
张天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