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96~2006年(无2004年)10年6~8月地球静止卫星高分辨率逐时红外亮温(简称TBB)资料对夏季中国及周边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CS)活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同已有文献中使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的雷暴目数分布以及低轨卫星观测的闪电资料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于-52℃红外亮温的统计特征可以较好地展现该地区夏季MCS时空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该地区夏季MCS的总体分布特点是具有3条东西分布的带状MCS活跃区;30°N附近的活跃中心表现为明显的东西波动状:从大气环流来看东亚夏季风把3条MCS活跃带联系在一起.重点对不同下垫面区域的MCS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单峰与多峰型两种MCS目变化特点,单峰型MCS多发生在高原与山区,多峰型MCS多发生于平原与盆地.由于不同地区单峰型MCS持续时间与活跃时段的并不相同,因此又可以区分为青藏高原MCS、一般山地热对流、琉球附近海域MCS等.多峰型MCS具有类似于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目变化的特点,反映此类MCS生命史较长、水平尺度较大、日落后一度减弱、午夜后又再度发展.青藏高原MCS与一般山地热对流一般都在午后发展,但青藏高原MCS持续时间长,MαCS(α中尺度对流系统)活跃.琉球附近海域MCS具有午夜后发展、持续时间长的特点,MαCS也较活跃.印度季风涌地区由于充沛的水汽与有利的大尺度环境使得全天几乎任一时次MCS都很活跃,而且MαCS非常活跃.四川盆地地区由于山谷风环流的影响MCS夜发性特征特别显著,该区域也是MαCS的活跃区之一.两广地区海陆交界处是海陆风环流显著的区域,因此MCS具有午后向陆地传播、午夜后向海洋传播的特征.低于-52℃红外亮温的气候统计特征清楚地展现了海、陆、山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