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转型期中国城市单位空间形变与社区杂化的过程、机理与优化研究
  • 项目名称:转型期中国城市单位空间形变与社区杂化的过程、机理与优化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1102
  • 申请代码:D01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柴彦威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转型期,中国城市单位制度的演变是透视城市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重要视角。本研究旨在总结和继承相关学科关于中国城市单位研究的成果,从制度演变、空间形变、社区杂化等角度系统研究转型期中国城市单位的变化,力求基于单位视角来透视中国城市的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综合问卷调查的汇总定量分析与个体迁居史、生活史的案例分析方法,复原单位社区的演变过程,解释单位转型的过程与机理;验证单位杂化、单位残留、单位过滤及单位制度影响的"隐形化",构建理解中国城市转型的独特框架;从退休者社区、低碳社区、绿色社区、混合社区等新视角,构建单位改造的优化对策。

结论摘要:

本项目严格按照申请书计划执行,已圆满完成预期目标。本项目研究初步形成了立足于单位视角来透视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套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单位主义的空间思想,引领了国内外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的单位学派。本项目研究建构了中国城市研究中“长周期”、“跨学科”和“实践性”的单位范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发展演变划分单位化、去单位化和新单位主义等三个阶段,从制度、空间、社会和规划等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形成了对中国城市发展大趋势进行总体性把握的新框架。本项目研究将生命历程理论融入时间地理学方法体系,从而形成结合时空间行为与单位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研究的新透视,也为面向长期行为的时间地理学研究开辟了方向。本项目研究拓展了全球视野下单位制起源的考察,探讨了单位本源及其普适性问题,重新梳理了中国城市单位制的形成逻辑和发展演变过程。本项目分别从单位的空间思想、空间组织及其居民行为的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中国城市空间的变迁过程,从单位居民的迁居、单位社区的过滤与杂化以及单位社会基层治理等角度全面揭示了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过程。面向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本项目研究大胆提出了新单位主义的概念与空间思想,以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为目标导向,以社区建设为核心,以治理模式调整和活动移动系统重构为手段,以矫正当前城市空间中存在的布局错位、出行失序、公正不足及归属感缺失等城市病为目标,力求构建以人为本的、适合中国城市发展需求的城市空间新模式。本项目充分利用中国地理学会、美国地理学会、中日韩地理学会议、中国城市研究网络、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等重要的国内外学术平台进行了数十次学术发表与交流,使得基于单位视角的中国城市研究走向了世界,使得国内外学者更深入地认识到了单位视角的独特性,激发出对单位制及其作用、中国城市转型及其发展模式的新思考,形成了中国城市研究的新热点。与地方政府及社会管理工作者的探讨使得基于单位制的有关成果逐步运用到诸如克拉玛依市住房建设规划及社区管理之中。本项目已正式发表中英文论文25篇(另有2篇已接收,2篇审稿阶段),翻译著作1部,撰写著作2部,培养了7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均超过了原定目标,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显著影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3
  • 39
  • 0
  • 0
  • 3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柴彦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