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引发代谢性疾病及多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传统观点认为肥胖的发生主要与白色脂肪组织脂质过度沉积有关。最新的研究表明,成人体内亦存在一定量的棕色脂肪,其含量/活性降低可能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而PRDM16则是调控棕色脂肪分化的关键基因。基于文献及预实验结果,本项目拟从临床及细胞两个层面,利用基因过表达及shRNA干扰、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长寿基因SIRT1可否通过调控PRDM16而促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内脏白色脂肪基质细胞(ADSC)向棕色脂肪分化;在此基础上,利用高脂饲养与遗传性肥胖小鼠模型,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探讨新型白黎芦醇甲基化衍生物BTM-0512通过SIRT1/PRDM16途径促进棕色脂肪形成,从而抑制肥胖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阐明抗衰老基因SIRT1在能量代谢调节方面的有益作用,并为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药物靶点。
1.参照申请书的内容,为探讨SIRT1基因对内脏白色脂肪基质细胞(ADSC)的分化调控及甲基化白藜芦醇BTM-0512减重机制,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收集病人内脏脂肪组织,检测肥胖病人内脏脂肪中SIRT1等基因表达, 结果显示肥胖病人内脏脂肪组织中SIRT1与PRDM16表达下降;(2)体外培养人内脏脂肪干细胞,转染Sirt1过表达质粒,发现Sirt1可同时抑制内脏脂肪干细胞向白色与棕色脂肪分化;(3)利用高脂饲养的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检测附睾、肾周内脏脂肪(内脏白色脂肪),背胛、主动脉旁脂肪(棕色脂肪常见的分布部位)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棕色脂肪与内脏白色脂肪中Sirt1基因表达下降,而PRDM16总表达无明显变化;(4) 在C57BL/6J肥胖小鼠,观察BTM-0512的减重作用,发现BTM-0512尽管对Lee’s指数的影响与白藜芦醇相当,但降低内脏脂肪及血糖的作用优于白藜芦醇;(5)BTM-0512可显著增加棕色与白色脂肪中Sirt1、PRDM16等基因表达。 以上部分内容于2013年发表在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杂志(负责人杨芝春为第一作者,标注基金资助)。 2.研究内容拓展(1)进一步探讨Sirt1对PRDM16的调控机制;(2)初步开展PRDM16在结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肠癌转移可能与PRDM16有关;(3)分别资助一名博士、硕士进行脂肪细胞功能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部分内容2013年发表在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杂志(负责人杨芝春为通讯作者,标注基金资助)。 总结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并适时调整、拓展研究思路,已取得一些预期结果。迄今为止,以项目负责人杨芝春为第一/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发表科研论文2篇(标注资助);以项目组成员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1篇,其他1篇(标注资助)。独立指导硕士生3名,协助培养博士1名,硕士1名。杨芝春获“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骨干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