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猿叶虫滞育反应地理变异的研究
  • 项目名称:大猿叶虫滞育反应地理变异的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460074
  • 申请代码:C14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薛芳森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本项目拟在系统研究过大猿叶虫江西种群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生物学和滞育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大猿叶虫四个不同地理种群滞育反应的研究,包括不同地理种群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周期反应;不同地理种群滞育敏感虫态的测定;不同地理种群滞育成虫滞育期的观察;不同地理种群滞育诱导光周期钟的特点;不同地理种群光周期时间测量计数器的特点;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揭示大猿叶虫生活史和滞育多型现象形成的原因及生态意义,为分析昆虫生活史和滞育的进化提供证据和基础资料,也为预测该虫种群发生动态及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系统研究了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45 30'N)、山东泰安种群(36 25'N)、修水种群(28 46'N)和龙南种群(24 9′ N)滞育控制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1)龙南和修水种群(南方种群)显示了明显的短日照型昆虫,临界日长在12-13 h之间,长于此光照诱导滞育,而山东和哈尔滨种群(北方种群)没有光周期反应,滞育诱导完全取决于温度;(2)随着纬度的增加,诱导非滞育个体产生的温度明显上升,龙南种群为20℃,修水为22℃,山东为25℃,哈尔滨为30℃(3)龙南、修水和山东种群具有夏季和冬季滞育,田间为害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哈尔滨种群仅有冬季滞育,为害出现在夏季;(4)同时进入滞育的越冬个体,龙南和修水种群能分散在半年至4年内解除滞育,出土繁殖,而哈尔滨种群在下年春季全部解除滞育,出土繁殖;(5)在25 C, LD 12:12下,不同地理种群的第一代成虫滞育率有显著的差异。滞育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升高(6)不同地理纬度大猿叶虫纯交和杂交子代的滞育发生表明,该虫亲代滞育的地理纬度效应是由双亲共同控制的,,但杂交子代的滞育率更依赖于母本。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3 著作 1
薛芳森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