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KCC2介导β-淀粉样蛋白及其前体APP调控γ-氨基丁酸突触功能的分子机理
  • 项目名称:KCC2介导β-淀粉样蛋白及其前体APP调控γ-氨基丁酸突触功能的分子机理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1018
  • 申请代码:C09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杨莉
  • 依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老年痴呆(AD)患者的病理特征以脑内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突触丢失为主。APP是Aβ的前体蛋白。揭示APP/Aβ异常如何改变突触功能的研究,对认识AD发病机理乃至研发有效药物都有重要意义。但早期研究多集中在抗Aβ沉积上,近来针对突触功能的研究又多专注在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有关GABA神经元/突触的报道也只停留在现象的观察,缺乏分子机理的探讨。钾和氯离子共同转运器KCC2是决定GABA突触抑制功能的关键因素,但KCC2是否介导APP/Aβ调控GABA突触功能尚未见报道。立项在敲掉(或选择性敲掉)APP和过量表达APP/Aβ的小鼠上,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电生理手段,探索APP/Aβ的上调或下调是否改变KCC2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揭示KCC2表达水平的变化如何影响海马神经元及其环路的活动;阐明APP/Aβ调控KCC2的通路;从而为APP/Aβ影响GABA突触活动提供分子机理。

结论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最典型的神经退变性疾病。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AD的病理特征以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突触丢失为主。Aβ的生成和沉积造成脑内神经元、突触及其所形成的神经元环路活动异常。而作为Aβ的前体蛋白,APP可能是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中重要的作用因子。Aβ前体蛋白APP及其除Aβ以外的裂解产物的作用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目前对APP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突触的生理功能还缺乏足够的了解。APP在突触结构上广泛分布,但对其功能却知之甚少。我们之前在APP敲除小鼠(APP-/-)上研究就发现APP敲除后GABA能短时程可塑性受损,但是对于APP如何调控GABA能的突触传递仍然不是很清楚。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使用APP-/-及其野生型对照小鼠为模型,配合使用APP/PS1鼠,运用电生理、分子生物学及药理学手段,研究了参与学习记忆活动的重要脑结构,海马和前额叶皮层(PFC)的突触以及环路活动。在海马,我们发现APP同神经元特异性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KCC2间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KCC2在调控神经元氯离子稳态及GABA-A受体(GABAAR)介导的抑制中起到重要作用。APP敲除后导致KCC2总蛋白以及膜表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从而使得GABA的翻转电位朝着更加去极化的方向飘移。进一步的研究揭示APP是在转录后水平、通过影响KCC2的络氨酸磷酸化来调控KCC2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APP敲除之后海马中GABAAR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导致突触前单个动作电位诱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幅值降低。当我们使用药物恢复KCC2的功能之后,其GABA的翻转电位以及GABAAR介导的抑制作用也都可以被挽救。在PFC,采用麻醉整体动物细胞内记录,结果显示,APP-/-的PFC,Up-state的时程增加,说明敲除APP改变了PFC神经环路兴奋与抑制的平衡。Western blotting揭示G-蛋白偶联的GABABR蛋白表达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而其效应器GIRK不变。通过阻止GABA的重摄取或是使用GABABR激动剂,能挽救PFC异常的Up-state时程。但缺少APP时,测试的几类兴奋性突触蛋白表达和电活动都不改变。研究阐述了新的APP在不同脑区调控GABA能突触传递的分子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中海马功能改变具有指导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9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杨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