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我国典型海域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机制
  • 项目名称:我国典型海域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机制
  • 项目类别: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 批准号:41121064
  • 申请代码:D060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俞志明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与退化是目前影响我国沿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近年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国际前沿内容。通过长期合作,中科院海洋所逐渐形成了一支以该方面研究为核心,以青年科学家为主、跨学科的研究群体。该研究群体隶属于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名。近5年来,该研究群体在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生物种群生物生产过程、主要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异常响应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发表论文277篇,其中SCI/EI收录134篇,获得发明专利10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5项。该研究群体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与综合的优势,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为典型与突出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为对象,开展"我国典型海域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旨在阐明该水域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为我国近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作为延续资助,本项目在项目一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通过3年约9次现场调查,以及“我国近海典型海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关键过程、控制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国近海典型海域生物生产关键过程、长期演变趋势及其生态效应”、“生态系统演变对我国近海典型生态灾害形成的影响”和“我国近海典型海域生态系统演变模型、趋势预测与保护对策”等方面研究,进一步阐释了导致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从“小型化”、“有害化”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演变特色、关键过程和控制机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近海生态系统发展趋势,以及相应调控对策、保护措施与方法,为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上述研究,本项目自2012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72篇,EI收录2篇;接受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2篇。论文总体数量和水平均较项目一期有所提高,其中有多篇成果发表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PLoS ONE、Chemical Geology、Harmful Algae及MEPS等本领域知名期刊上,学术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3年来,本项目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相关成果在有害藻华防治、典型海湾生境修复等多个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基于上述研究成果,3年来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7部;举办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的各项任务,达到了本项目的科学目标。除此之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还进一步锻炼了研究队伍,促进了学科交叉与团队协作,吸引、培养和凝聚了相关人才。目前本创新研究群体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支学术水平高、学科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83
  • 0
  • 10
  • 4
  • 1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俞志明的项目
期刊论文 94 会议论文 12 著作 1
期刊论文 149 获奖 6 著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