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大背景下,极化区作为一种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区域发展模式和空间组合形式,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经济增长极的内涵,并在引领全国经济发展、参与世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空间集聚理论、增长极、城市群和城市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极化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入手,科学确定其地域范围,探讨极化区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引入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构建极化区功能确定和类型划分的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战略发展区,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途径和措施。本研究把现代增长极理论从增长极到城市群和城市化地域发展到极化区,不仅可以推动和深化区位理论的研究,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地理学研究提供中国范式,并为我国国家级战略发展区的政策制订提供一定指引。
polarized region;growth pole theory;development pattern;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极化区作为一种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区域发展模式和空间组合形式,在引领全国经济发展、参与世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空间集聚、增长极和城市化等相关理论,对极化区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首先,从城市与周边区域关系、区域的一体化整合与区域带动、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了极化区的概念、内涵,指出了极化区存在高度全球化、跨区域(省或市)和多中心网络化等特征;其次,研究提出了极化区形成的关键条件与极化区设立的标准,科学界定了极化区的决策控制、经济发展、创新、交通门户以及人文等功能;第三,针对德国在2005年提出的核心城市化地区(即极化区)功能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特别在极化区的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评估体系更符合中国发展阶段实际,并体现绿色、生态的发展观;第四,系统探讨了地理基础与条件对极化区发展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分析了极化区设置的先决条件,提出了极化区发展的五阶段划分方法;第五,基于空间分析、区域联系、功能网络等技术,依据各极化区承担的功能与包含要素,建立了极化区空间范围划分的方法和模型,指出极化区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发展区、优先选择区、预留保护区与保留资格区。此外,在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武汉城市圈等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极化区发展及空间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典型极化区发展的特色及功能,提出了我国极化区发展的功能模式(国际节点区、国内引领区、重要门户区、腹地培育区)及地域范围。同时,针对典型极化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功能类型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分析了其空间演化阶段及分层推进的空间扩展范围,探讨了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不同功能类型极化区发展思路与措施。本研究将现代增长极理论推广至极化区范畴,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传统区位理论的研究,也为世界经济地理研究提供了一个中国范式,并为我国相关极化区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