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西南岩溶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及调控模式
  • 项目名称:西南岩溶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及调控模式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70463001
  • 申请代码:G031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吴玉鸣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本课题拟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五个统筹"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步伐等多重目标出发,将遵循人文规律的经济社会过程与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抓住二者交互作用耦合关系这一基础性研究的薄弱环节,深入剖析西南广西岩溶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交互驱动的耦合机制与发展模式,并试图从耦合机制、发展过程和相互作用中寻找突破点。该研究,不但对丰富、完善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分析模拟方法和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理论、调控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对广西及其他西南岩溶区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按照生态经济系统时空发展演替的规律和趋势,抓住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一关键点,建立生态补偿的多维机制,处理好生态承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宜对策和得力调控措施,发展可循环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结论摘要:

围绕西南岩溶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问题,以及岩溶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交互驱动的耦合机制与调控模式,通过对西南岩溶区广西的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开展了相应的时空机制模拟分析和调控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动态计量经济学的稳定性、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是研究广西生态经济系统时间机制的新颖方法;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滞后、空间误差模型在研究包括广西的西南岩溶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基于生态足迹的广西生态环境承载力测算结果发现广西岩溶区生态承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从临界安全状态发展到不安全状态;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生态安全低下指标之间保存着长期稳定的态势;兼顾效率与公平、实施生态环境与资源多维补偿机制,是西南岩溶区生态重建和经济协调发展演变机制的关键;广西岩溶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六种宏观模式、七种具体模式及岩溶县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对正确处理广西岩溶区生态与经济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有较高理论意义和决策支持价值。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5
  • 1
  • 0
  • 0
  • 1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4 会议论文 6 著作 8
吴玉鸣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