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转型期,学衡派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当时启蒙语境的限制,同时客观上也刚好遭遇都市文化语境的发展期,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存悖论。物质层面上表现在杂志运营中经济理性的缺失,人事纷争中道德义务的局限,论争中学衡派在公共传媒领域的失语;在精神层面中,"学衡派"与"新青年"的意识形态之争背后的实质是现代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型。城市语境下学衡派的时代错位,使其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遭遇集体冷遇。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推向深入,城市快速发展的弊端也逐步显现,重提学衡派,发掘其当代价值又变得极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