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绿原酸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评价几种含有绿原酸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 项目名称:基于绿原酸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评价几种含有绿原酸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3115
  • 申请代码:H31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陈笑艳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含有绿原酸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大多数有过敏或类过敏不良反应的报道。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课题推测绿原酸代谢活化后与蛋白的共价结合可能是导致这些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制剂中的其他化学成分通过代谢相互作用增强了绿原酸蛋白共价结合的程度,而提高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拟综合运用药物代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毒理学、放射示踪结合高分辨质谱等方法与技术,在亚细胞、重组酶、组织以及整体动物等多个水平,研究绿原酸的蛋白共价结合机理以及中药注射剂中其他化学成分和病理状态下对其代谢活化过程的影响。建立敏感的细胞和动物模型,阐明绿原酸的蛋白共价结合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确定绿原酸共价结合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筛选与临床不良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这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探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研究模式。

结论摘要:

含绿原酸(5-CQA)的中药注射剂已有报道可引起过敏反应及肝、肾毒性。5-CQA结构中含有邻二酚羟基和α,β-不饱和酮基团,因此推测它在体内能生成亲电性的反应性中间体,并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导致临床的不良反应反应。本课题利用多种体外代谢模型,证明了5-CQA的邻二酚羟基可以在体内CYP单氧化酶系(主要为CYP3A4和2E1)和过氧化物酶系(CYP过氧化物酶和MPO)的催化下,分别发生双电子氧化和连续的单电子氧化形成邻醌代谢中间体,该中间体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易被GSH捕获形成单、双或三GSH结合物。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一过程可以被5-CQA的主要代谢途径甲基化竞争性抑制;但当体内存在氧化应激、炎症等可引起过氧化物酶体大量增殖的疾病状态,或体内的甲基转移酶(COMT)活性较低时,5-CQA易氧化产生高反应性的邻醌代谢中间体。此外,5-CQA的α,β-不饱和酮基团本身具有强的亲电性,可以直接与GSH加成,胞浆中的GST可以加速这一过程。黄芩苷(BG)为多种含5-CQA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中的另一个主要活性成分。本课题研究表明,BG能改变5-CQA在大鼠体内的处置过程。与5-CQA单体给药相比,同时给予BG可使5-CQA在大鼠体内的AUC增加,CL降低,且AUC和CL改变的程度与BG的剂量有关。体内外研究表明BG对5-CQA药动学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通过抑制肝、肾和肺对5-CQA的II相结合代谢,其二通过抑制OATP1B1介导的5-CQA的肝摄取过程,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5-CQA的体内暴露量显著增加。本课题也发现BG也会抑制GST的活性,但并不影响MPO的活性。因此当炎症患者给予含5-CQA和BG的中药注射剂时,由于BG对转运体和II相代谢的抑制作用使5-CQA的体内暴露量大幅提高,此时MPO催化的邻醌中间体以及经GST清除的α,β-不饱和酮在体内的暴露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使患者面临更高的毒性风险。本课题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与药物代谢活化相关的不良反应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机体自身酶活性水平、竞争性代谢途径、疾病进程、同服药物等因素对代谢活化过程的影响。本课题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8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1 获奖 1 专利 1
陈笑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