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豆异黄酮介导PPARδ基因调控的女性更年期脂代谢及动脉硬化
  • 项目名称:大豆异黄酮介导PPARδ基因调控的女性更年期脂代谢及动脉硬化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1449
  • 申请代码:H26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张玉梅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妇女绝经后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及炎症发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防治女性更年期后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副作用。大豆异黄酮(SI)是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的植物雌激素,可降脂、抗炎、减少更年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PPARδ是一种新确定功能的基因,与细胞的基础脂质代谢有关,受配基激活后可促使细胞内脂质外流,还可调控炎症信号转导。前期研究发现,SI抗AS与ABC-1、PPARγ介导的脂代谢有关。因此推测SI可能作为PPARδ的配基在抗炎和降脂两方面通过PPARδ构成一个完整网络协同调控脂代谢和抗AS形成。本研究采用SI提取物(总异黄酮含量70%)及单体成分(金雀异黄素和大豆素)作为受试物,从动物实验、细胞学角度探讨SI对PPARδ调节更年期妇女脂代谢及动脉硬化形成的机制,为SI预防更年期后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妇女绝经期后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及炎症发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预防女性更年期后心脑血管疾病,但副作用较多。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是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的植物雌激素,可降脂、抗炎、减少更年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PPARδ是一种新确定功能基因,与细胞的基础脂质代谢有关。前期研究发现,SI抗AS与ABC-1、PPARγ介导的脂代谢有关。本研究采用SI提取物作为受试物,从体内、外研究探讨SI对PPARδ调节更年期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SI作为其配基激活PPARδ,促进细胞内脂质外流,对炎症信号NF-kB表达也有影响。另外,本课题研究了一种SI对北京大学克隆的一种新基因PDCD5表达的影响,发现高血脂大鼠PDCD5表达增强。研究发现,PPAR与PDCD5相关性极强。因此提示SI可能作为PPARδ配基与PDCD5在抗炎和降脂两方面通过PPARδ构成完整的网络协同调控脂代谢和抗AS形成。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7 获奖 2 著作 1
张玉梅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