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的肉牛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与奶牛业一同涌现出来的新型产业,是因应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加快调整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特别是保障广大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日常消费的维稳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世界第三牛肉生产大国。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发展,以及肉牛养殖成本的全面上升,肉牛产业出现了严重下滑,同时在肉牛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加剧了我国肉牛业的萎缩。本研究拟重点从国内外肉牛产业的发展实践中科学认识其发展规律,测定肉牛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周期规律,测定肉牛生产不同时空的比较优势变化规律,测定肉牛的畜群周转规律,测定地方政府对母牛养殖实施补贴前后养殖户的决策行为和扶持效果,进而设计财政扶持肉牛产业的具体方案和国家调控肉牛产业转型的方案,对我国今后宏观调控肉牛产业、保障肉牛产业持续建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Beef cattle industry;Production fluctuation;Price fluctuation;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y
肉牛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肉类消费品。研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规律,设计推进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牛肉市场稳定供给的财政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收集大量基础数据资料和典型调研的基础上,首先运用Gompertz模型、基尼系数等方法测定肉牛产业历史变迁、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然后利用H-P滤波法等分析肉牛生产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借助Beverage-Nelson分解、TAR模型、STR模型和MS-VAR模型等方法测算牛肉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关联性;再探讨肉牛养殖比较优势、生产效率及风险特征,探索肉牛周转规律及其供给反应情况,评估扶持政策实施对肉牛产业的影响,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模拟牛肉市场走势及冲击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提出财政扶持肉牛产业的具体方案和国家调控肉牛产业转型的政策措施。 该项目在执行期内,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其中部分指标超额完成。截至目前,共培养了4名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出版专著《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规律及财政扶持政策研究》1部。发表论文主要有“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阶段识别及时空分异特征”,经济地理,2014年第10期;“我国牛肉价格的趋势周期分解与冲击效应测定”,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第11期;“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Sustainability(SCI),2015年第7期;“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第12期;“我国牛肉价格波动的门限及政策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中国牛肉市场模型构建与基础模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我国牛肉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年第6期;“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我国牛肉供求变化趋势分析”,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18期;“我国牛肉市场波动状态转换效应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2期等。就相关研究内容,接受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采访1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访2次;接受中国科学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分别采访1次;在重大国际会议进行主旨报告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