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国企高管腐败已经引起社会舆论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却鲜见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项目从权力寻租视角出发,揭示企业内部控制权配置、外部制度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高管腐败的影响效应与实现机理。综合运用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和实验研究方法,重点回答三个关键问题(1)高管权力强度与高管腐败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2)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薪酬管制、政府干预等特殊制度环境是否恶化了高管腐败?(3)高管权力、制度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高管腐败与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本研究既有助于揭示国企高管腐败的潜在制度诱因、产生机理及其经济后果,为学术界在腐败领域研究贡献新的知识,也为优化企业内部权力配置、有效抑制高管腐败等公司治理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同时,本项目关于在职消费、超额薪酬等高管隐性腐败的研究也为深刻理解和评估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形成机制与激励效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Managerial Corruption;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Compensation Contract;
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控制权配置、制度环境与国企高管腐败理论与实证”(批准号71102063)立项以来,课题组按照原定计划开展研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总体来讲,近三年来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比较深入揭示了我国国企高管腐败的整体现状、实现路径及潜在的制度诱因。课题组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全面揭示了我国国企高管腐败的整体现状、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更进一步,结合政府放权改革、政府薪酬管制等特殊制度背景,实证检验了企业内部权力配置和薪酬契约设计对国企高管腐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80年代启动的放权改革是导致国企高管腐败频繁的关键诱因之一,CEO权力强度越大,越有可能发生高管腐败。(2)政府薪酬管制恶化了企业高管腐败,而市场化改革则有利于缓解企业高管腐败行为。(3)薪酬管制导致的激励扭曲也是引发我国国企高管在职消费(隐性腐败)盛行的重要原因,在职消费已成为我国国企高管重要的替代性激励源之一。(4)政治晋升对我国企业高管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果,而且这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尤为明显。政治晋升及其依附的权力满足感、在职消费等形成了我国国企高管的另一种重要替代性激励源。第二,比较深入揭示了企业控制权配置对高管决策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效应。课题组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了企业“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交互关系及其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管理者投资决策、企业代理冲突等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管理者利用控制权地位攫取控制权私利是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主要诱因。(2)优化企业权力配置,形成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之间的合理匹配与均衡,是实现创始家族和职业经理人互惠相容,确保治理转型成功的微观基础。(3)实践中企业控制权配置依赖具体的金融契约来实现,与权益契约和债务契约不同,可转债契约内嵌的转股期权有利于实现企业控制权在不同绩效情境下的动态转移,进而对内部人形成有效的事前约束。因此,公司治理改革有必要与外部市场金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尤其是可转债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