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扩散对郊区城镇化的驱动机理与调控以武汉市为例
  • 项目名称: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扩散对郊区城镇化的驱动机理与调控以武汉市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001100
  • 申请代码:D01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郑文升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城市向区域的职能与空间扩展是我国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的研究重点,但是大多数代表性的研究都集中在全国性中心城市。本项目拟以武汉市为例,研究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关问题。对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主要是对时序过程与机制的研究,考虑到武汉等我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普遍处于产业扩散与郊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阶段,而且相关研究较少,因此项目选择产业扩散对郊区城镇化的驱动问题。项目通过综合使用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方法、经济地理学的产业区位分析、城市地理学的城镇化、城镇系统与城市扩展理论,研究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扩散驱动郊区城镇化的时空过程特别是其空间过程、动力机制与科学调控。项目对产业扩散从细分行业入手,对城镇化则从多个角度考察,使用武汉市迄今以来较完整的产业扩散与郊区城镇化过程数据(1985-2010)。项目研究强调重视我国特色城市化、工业化、制度条件与科学发展观下的规律探讨。

结论摘要:

当前,我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普遍处于产业扩散与郊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阶段,但是相关研究较少,本项目以武汉及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对象,选择了产业扩散对郊区城镇化的驱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项目通过对武汉市与湖北省各中心城市综合指标的测度比较研究发现,在区域尺度上武汉的新型城镇化极化效应不断强化,城市尺度上的产业扩散态势则日趋明显,有力推动了郊区新城组群、周边县市的城镇化发展。在扩散模式上,扩展扩散、跳跃扩散、等级扩散等三种基本扩散类型都有相应的表现,工业结构的变化是工业扩散驱动郊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也逐渐追随城市边缘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从远城区的职住空间匹配关系看,新城组群就业岗位的分布与从业人口居住的分布总体结合较为紧密,说明产业扩散有效的集聚了郊区人口,但是,对于那些从中心城区向外转移的产业,从业人口居住的转移要显著落后于就业岗位的转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职住分离倾向。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扩散与郊区城镇化进程中,应合理引导产业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创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高企业地方根植能力;以城乡联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引导公共设施与居住空间的适度郊区化,避免带来严重的职住分离和过度通勤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研究则发现,城市新区的开发要强调地区协同、产业支撑、服务引领和特色驱动;推进中心城市外围地区的城镇化,应特别强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推动作用会趋于弱化。我国地理学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动力机制、对城镇化与城镇扩展的动力机制研究都已经比较丰富,本项目则尝试了揭示产业扩散驱动郊区城镇化的关联过程特别是其空间驱动过程的研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5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9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郑文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