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建立在我们针刺治疗哮喘临床有效,并经多年实验研究有所发现的基础之上。我们前期的研究证明,针刺血清具有与针刺类似的抗哮喘作用,双向电泳等实验证明针刺血清中存在差异蛋白,表明针刺效应存在应答蛋白物质基础。应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技术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的实验表明,针刺抗哮喘存在独特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节免疫、抑制炎症的生物过程,并验证了其中一个差异表达基因重组蛋白的体内外抗哮喘活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针刺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发现驱动型研究依据。本项目以上述研究为工作基础,将研究成果从动物实验反哺回临床研究,融合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系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从临床角度,系统研究针刺治疗过敏性哮喘病人的效应物质基础,并验证其功能,构建其生物信息传导途径,为阐明针刺抗哮喘临床效应的现代生物医学机制,促进针灸临床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性研究思路与方向。
acupuncture;allergic asthma;systems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本项目“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针刺治疗过敏性哮喘效应物质基础研究”采用随机、多中心、双盲、平行对照试验,从全国12家医院累计招募200例哮喘患者,分“三穴五针法”针刺组(大椎、双侧风门、双侧肺俞)和假针刺组(哮喘无关穴3个,即筋缩、双侧肝俞、双侧胆俞),分三个时期1周筛选期,6周治疗期,12周随访期,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为主要疗效指标,次要指标包括肺功能相关指标(FEV1)、哮喘症状评分、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免疫学指标,并评价安全性指标,如生命体征、不良事件、实验室参数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前后患者在各观测点ACT评分实测值与基线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针刺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三穴五针法”针刺治疗组患者在各观测点FEV1实测值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穴五针法”针刺治疗组患者在各观测点哮喘生命质量评分实测值前后与基线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模式分析发现“三穴五针法”针刺治疗起效更早,维持时间长,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三穴五针法”法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利用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检测哮喘患者针刺前后27个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显示哮喘患者针刺治疗后血清中IFN-γ、MCP-1、RANTES含量显著下降(P<0.05);针刺对细胞因子IL-12、IP-10含量有下调趋势。血清ELISA结果显示哮喘患者针刺后血清CC1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哮喘患者针刺后血清S100A8、CypA含量较针刺前含量呈下降趋势。哮喘患者针刺后血清总IgE水平显著下降,针刺前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哮喘患者及针刺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聚类结果提示哮喘患者病程长、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针刺后CD4+/CD8+T升高显著的患者,针刺疗效更显著;针刺下调细胞因子越明显,哮喘患者症状改善越显著;血清总IgE水平和哮喘症状密切相关,针刺调节受患者初始血清总IgE水平影响;针刺下调CypA含量越明显则症状改善越显著。本研究共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收录12篇,出版学术专著5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课题组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参加全国学术交流2次,毕业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