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凹耳蛙及无尾两栖动物发声系统形态学研究进展
  • ISSN号:1000-7083
  •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 时间:0
  • 页码:151-155
  • 分类:Q959.5[生物学—动物学]
  • 作者机构:[1]沈阳师范大学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保护与繁育研究中心 辽宁省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4
  • 相关基金: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70206,30870276,30970315);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科研专项经费的支持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赵尔宓院士、王跃招研究员、吴贯夫教授和赵蕙副研究员,杭州师范学院顾辉清教授,黄山学院吕顺清教授、黄松博士和唐鑫生教授等对开展凹耳蛙研究的支持和帮助!
  • 相关项目:凹耳蛙发声系统的机能与进化形态学研究
作者: 李丕鹏|
中文摘要:

两栖动物是最早应用声讯进行雌雄识别、繁殖和防御的脊椎动物,其发声器官包括喉部器官和(或)声囊。近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特有两栖动物——凹耳蛙不仅具有非常复杂的呜叫特点,而且能发出超声音频。本文总结了有关凹耳蛙的生物学特点、无尾两栖动物发声器官的研究进展,指出凹耳蛙在无尾两栖动物发声器官的生态和进化形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英文摘要:

Amphibians are among the first vertebrates to use sound communication in reproduction, defence and male-female identification. The sound production apparatus consists of the larynx and/or its vocal sacs.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Chinese frog Rana tormotus, which is endemic to China, produces countless and high-pitched vocalizations, some of which share features of birdsong. It is a phenomenon of adaption to torrent in the noisy setting of their natural habitats. In this review, we sumnlarize the research being done on the Rana tormotus sound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suggest that this frog could be used as a model for sound production studies. And pointed out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s of sound producing apparatus from eco-morphology, evo-morphology and ontogeny in different taxa of frogs and toads.

同期刊论文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2 获奖 2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四川动物》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动物学会 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主编:岳碧松
  • 地址: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 邮编:610064
  • 邮箱:scdwzz001@163.com
  • 电话:028-85410485
  •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083
  • 国内统一刊号:ISSN:51-1193/Q
  • 邮发代号:
  • 获奖情况:
  • 四川省首届优秀期刊评比获二等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英国动物学记录,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被引量: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