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的冲动行为是导致许多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青少年犯罪等,也是成年后反社会行为、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本项目以冲动行为为主体,对8-12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冲动行为从遗传学、脑形态学、社会心理学三个层面,探讨冲动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及机制;通过为期9年的前瞻性研究,观察冲动行为的演化和转归,探讨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在儿童冲动气质与青少年犯罪和反社会人格之间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观察经过积极干预后行为的变化,及脑功能的变化,探讨冲动行为的脑机制。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以及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463例冲动组危险因素与ADHD、ODD及焦虑、抑郁、孤独有关; D型气质类型较多;有时间管理缺陷,父母关系不良;缺乏对子女情感温暖及理解。139例ADHD检测DRD1、DRD4、DRD5、5-HTTLPR、5-HT2A、DBH、COMT、 SNAP-25 和GRIN2A的基因频率,发现DRD1、5-HT2A、SNAP-25可能与ADHD关联,不支持与5-HTTLPR、DRD4、DRD5、COMT、DBH关联。Logistic回归发现一个由SNAP-25基因T1065G、DRD1基因G-48A、DRD1基因T-800C的特定组合与ADHD关联;145例冲动组与TPH2基因、5-HTTLPR、COMT、DBH多态性关联; 31例ADHD MRI发现前额叶皮质,基底节和顶叶的体积小;皮质小脑通路可能参与病理机制。对ADHD伴冲动组10例、ADHD不伴冲动7例,ODD10例、IOU 9例以GOSTOP冲动控制为刺激任务的fMRI发现冲动组额极功能低下。自我控制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对ADHD、ODD、网络成瘾疗效好.主编著作4部;论文57篇(SCI 3篇,待发3篇),获奖8项。居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