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PDP模型的公众应急能力评价及其能力建设系统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PDP模型的公众应急能力评价及其能力建设系统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173064
  • 申请代码:G030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郝艳华
  • 依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面临日益频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由于公众是各类突发事件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应急能力即决定了自身的生命安危,也直接影响政府应急管理的最终效果。因此加强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做好公众的应急准备已成为世界各国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优先领域。然而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却相对滞后,科学评价公众应急能力现状,加强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我国政府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行为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于PDP模型的理论框架,对我国公众应急能力现状进行科学评价,构建公众应急准备行为系统路径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分析和验证应急准备行为模式发生的内在机制,采用网络内容分析法等多种途径系统诊断我国开展公众应急能力建设方面的实施现状,在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公众应急能力建设策略的选择以及有效干预措施的确定提供实证依据。

结论摘要:

研究背景:面临日益频发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由于公众是各类事件直接的受害者,他们的应急能力即决定了自身的生命安危,也直接影响政府应急管理的效果。因此加强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做好公众应急准备已成为世界各国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优先领域。然而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却相对滞后,因此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我国政府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研究内容:基于系统的文献和理论研究,设计公众应急准备状态测评量表和评估问卷,对公众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基于PDP模型构建个人应急准备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其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采用网络内容分析法结合典型调查,对我国开展的相关公众应急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我国公众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与意义研究开发了包括 6个维度25个条目的准备状态测评量表, 设计了包括测评量表在内的公众应急能力评估问卷,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现场能力评估调研。研究发现目前公众的整体应急准备水平并不理想。制定家庭应急计划的居民仅占31.2%, 知道建筑物内逃生路线、家庭附近避难场所和求助电话的水平分别为74.8、61.5和94.2%。准备水平呈现地区和人群特征差异,四川好于广州、其次是北京和黑龙江。重要应急物品的准备全国平均水平为5.2%,其中广东最高为7.4%。公众的应急准备状态与年龄、性别、收入、地区、应急灾难经历、风险意识、态度、知识以及参加培训演练等因素有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外部因素对应急准备行为影响的总效应最大(0.799),是应急准备行为的保护因素。其中,直接效应为0.679,间接效应为0.120,说明外部因素(培训、演练等因子)对应急行为有影响,并且通过知识、风险意识、应急心理、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于应急准备行为。在应急能力建设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普遍缺乏对公众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视、资源投入不足、针对公众的教育活动开展不够,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全社会对公众应急准备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将公众应急准备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必要的投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区为重要平台的全民覆盖的公众应急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众媒体在应急教育传播中的作用,提高公众应急意识,打造全民参与的应急准备文化。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0
  • 11
  • 0
  • 0
  • 2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9 会议论文 15 获奖 4
郝艳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