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后,各地加强了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工作。常规的做法是以城区避难人口规模预测和开放空间用地资源评价为主要工作内容,设定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进行避难场地的分派和指定,以实现避难人口和场地需求的就地平衡为基本目标。但是,由于我国开展避难场所规划工作的时间不长,在规划研究和实践操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对以下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避难场所布局的科学化、人口与开放空间在分布区位上的不对应性、避难场所布局的特定化、指定避难场所的有效性等。最后指出,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提高规划的理论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