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普遍而严重,心理与行为干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旨依据前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自主创立的"认知-情感处理系统模型"构建对肿瘤患者心理健康与行为指标有较强预测能力的计算机化模型,并以该模型指导标准化干预措施的有效整合,形成规范化的远程(以网络为主要途径)干预规程并试用评价其有效性。项目的主要预期产出包括1)一套基于CAPS模型的肿瘤患者心理与行为干预标准化操作规程;(2)一个干预医生、肿瘤患者及其亲属可共用的肿瘤心理与行为干预网站;(3)一套网络化肿瘤患者心理与行为测量工具及干预方案设计与实施辅助系统;(4)一个网络化肿瘤患者队列(1600名以上的患者)数据库。项目的实施有可能大大提高肿瘤心理与行为干预的可及性与效果,并为整个卫生行为干预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适宜技术。
Cancer;Behavior intervention;Patient;Randomise controled trial;Remote intervention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且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普遍而严重,心理与行为干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旨在依据前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自主创立的“认知-情感处理系统模型”构建对肿瘤患者心理健康与行为指标有较强预测能力的计算机化模型,并以该模型指导标准化干预措施的有效整合,形成规范化的以网络为主要途径远程干预规程并试用评价其有效性。项目基本按计划顺利实施,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经过四年的努力,项目研制出一套基于CAPS模型的肿瘤患者心理与行为干预标准化操作规程,开发了一个干预医生、肿瘤患者及其亲属可共用的肿瘤心理与行为干预网站;设计了一套网络化肿瘤患者心理与行为测量工具及干预方案设计与实施辅助系统。 项目运用上述干预规程及相应的在线辅助系统,实施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145例肿瘤患者参与了试验,其中的近一半(1091例)预先设计的干预方案实施了9-30个月(因患者招募时间早晚不同而有所不同)的行为干预;其余患未参与项目设计的干预活动,但接受了与干预组完全相同的评价调查。两组参与患者对不同时点(基线调查后2周及3、6、9、12、15、18、21、24、27、30个月)的干预及评价活动的依从性(或随访率)达到77.6%以上。当观察年限超过一年之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别便开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后,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别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干预后30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66.9%和59.4%;两组相比,干预组的累计死亡率比对照组下降11.21%。 在项目资助下,课题组成员已经公开发表了39篇学术文献。其中包括14篇英文SCI期刊文章、9篇中文核心学术期刊论文和16篇中文一般期刊论文。 课题组还将项目资助下产出的肿瘤远程评价量表及辅助软件拓展应用于糖尿病及常见肿瘤的综合预防,并与安徽省及六安市CDC合作,先后启动并注册了两个随机对照干预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