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野生动物人工圈养繁育是防止或减缓物种走向灭绝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已在诸多濒危动物的重引入工程及野生种群的复壮工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由于功能基因的多态性信息是制定圈养种群繁育计划的至关重要的遗传参数,因此,在脊椎动物基因组中一类具有高度多态性和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与环境适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家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便成为检测和评估濒危野生动物人工圈养种群免疫应答与环境适应能力的理想分子标记,并藉此制定科学的繁育计划.大熊猫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而人工圈养种群的管理信息中尚缺乏MHC这一遗传参数.鉴此,本文通过构建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克隆重叠群,共分离得到了6个Ⅰ类MHC功能基因,并将其分别命名为Aime-C,Aime-F,Aime-I,Aime-K,Aime-L和Aime-1906.组织表达检测和cDNA的全序列分析表明,Aime-C,Aime-F,Aime-I和Aime-L均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和正常的外显子结构,为经典的Ⅰ类MHC基因;Aime-K和Aime-1906为特异性组织表达,且exon7的结构异常,为非经典的Ⅰ类MHC基因.本文进一步通过位点特异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和测序分析,建立了大熊猫4个经典的Ⅰ类MHC基因exon2和exon3的特异性基因型分型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圈养种群进行遗传变异检测,发现Aime-F是单态位点,而Aime-C,Aime-I和Aime-L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3个基因的exon2均有4条等位基因,exon3分别有6条、5条和5条等位基因).此结果经由已知大熊猫圈养家系的分型验证,表明其准确有效,从而为同领域获取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