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是文化遗产的具象化存在形式,它在西方世界的学术语境中经历了从物象到意义集合体、再到符号代码的转变,而古代中国的图像则更多地扮演了“补正经史”的角色。只有将图像视作囊括了观念、动机、行为、作品效果和心理反馈等因素在内的一套过程性的实践模式,才能超越图像从属于文字的次生性.为图像研究确立新的学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