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表意之所以有可能,之所以有必要,都是因为符号的解释以及不在场,或没有充分在场。反过来说,如果意义已经在场,表意过程就没有必要,也缺乏动力。符号学的这条第一原理,至今没有得到学界充分的理解和论述。既然需要符号的原因,是相关意义之阙如,那么某种符号越多,就越暴露出相关意义不在场。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认为某种相关意义已经在场,而依然出现大量符号,那就证明我们还没明白这些符号的真正的意义。这实际上也是叙述“悬疑”动力的由来:一个故事要朝前推进,叙述文本的下一步意义就必须不断地缺场。只有当解释意义不在场,符号的解释才会被引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