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桂林岩溶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的关系
  • ISSN号:0564-3945
  • 期刊名称:《土壤通报》
  • 时间:0
  • 分类:S153.6[农业科学—土壤学;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作者机构: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赣南师范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226);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KDL2012-06,201306);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2BAB213020);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GJJ13645)资助
中文摘要:

为了解岩溶区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关系,分别从岩溶区和碎屑岩区选取林地、灌草丛、果园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测定其土壤剖面的颗粒组成以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岩溶土壤与碎屑岩土壤粒径分布中,<0.002 mm粒组含量最大,均超过25%,且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岩溶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呈凸肚型,其含量在剖面10~30 cm处达到最大值;而碎屑岩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其含量在剖面0~10 cm处为最大值。除岩溶林地外,其余剖面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在剖面深度0~10 cm处为最大值,在70~9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深度的差值较小;碎屑岩区溶解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处为最大值,在20~3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溶解有机碳含量与0.02~0.002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碎屑岩溶解有机碳含量与2~0.25 mm及0.25~0.05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溶解有机碳含量最大,灌草丛土壤次之,果园土壤最小,且果园土壤<0.002 mm粒组含量最小。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土壤通报》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 主编:张玉龙
  • 地址: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 邮编:110866
  • 邮箱:trtb@periodicals.net.cn
  • 电话:
  • 国际标准刊号:ISSN:0564-3945
  • 国内统一刊号:ISSN:21-1172/S
  • 邮发代号:8-15
  • 获奖情况:
  • 辽宁省优胜期刊,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通报编委会先进集体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32491